【我奋斗 我幸福】张富全:只要肯苦干总会有收获

2018年03月29日 10:31   来源:新疆日报

张富全(右)在对牧民进行技术指导。

  新疆日报讯(通讯员孔明阅摄影报道)32年前,他作为一名西北农业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放弃了原本能够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回到阿克苏,扎根牧区全身心投入到南疆绒山羊科研项目中。

  他就是自治区劳动模范、自治区优秀畜牧专家、曾主持或参加完成“七五”“八五”等10余项国家、自治区、地区级重大科研、推广课题,为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牧民增收作出了突出贡献的阿克苏地区山羊研究中心主任、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张富全。

  1986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张富全返回家乡阿克苏工作,恰值自治区“七五”重点课题《阿克苏地区百万绒山羊选育提高、杂交改良试验和繁育体系的建立》开始实施,他便被单位安排到海拔高度为2000米的温宿县萨瓦甫齐牧场白虎台绒山羊试验站工作。“放弃亦是另一种获得,学有所成,能回到家乡学以致用本就是一件很令人自豪的事。”3月21日,正在萨瓦甫齐牧场白虎台绒山羊试验站对羊群进行抓绒鉴定采样工作的张富全笑着说。

  作为试验站的第一批开拓者,张富全和课题组的同事一起推平山坡,盖起了羊圈,引来了泉水,种起了树木,添置了仪器设备,就这样,绒山羊种羊基地建成了,张富全自此在试验站扎下了根,这一待就是32年。

  张富全的工作也分季节性,当羊的产羔期和抓绒期结束后,站上其他同事都下山了,他主动要求留守。2002年,张富全为了研究绒山羊育种方面的课题,白天跟着羊群仔细观察,晚上在试验室里查资料、做对比试验,连续280天没有下山回家。

  2009年,为了能将自己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张富全通过反复试验,根据绒山羊遗传规律制定了白虎台种羊生产基地绒山羊育种制度,探索山羊的生殖、生理特点,提出了“公羊效应”和“精液的高倍稀释”理论,更新了绒山羊人工授精管理制度,提高了绒山羊人工授精的受胎率和种公羊的利用率。

  在绒山羊杂交改良试验中,张富全实施了羔羊适时断奶,并按等级、品种分群,改变了传统落后粗放的饲养管理方式;制定并严格执行鉴定种群和种畜管理制度,使育种制度得到了有效贯彻执行,保证了绒山羊育种方向不变。

  工作中,张富全不仅重视绒山羊科研项目,还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通过一系列研究项目的实施、示范、推广,阿克苏地区已建成新疆最大的南疆绒山羊生产基地,年产1300余只优质绒山羊种羊,累计向全疆提供优质绒山羊种羊27325只,杂交改良新疆山羊已超过300万只(次)。仅白虎台绒山羊种羊生产基地,山羊平均个体产绒量由1984年的138克提高到目前的453.46克,全地区羊绒产量由1986年的64吨增加到了目前的276吨。与1986年相比,生产种羊累计增创产值3290.6万元,为农牧民增收1480.77万元;羊绒同比增加产值6310.5万元,为农牧民增收2340万元。

  “我认为任何事只要肯埋头苦干,总会有收获。今后,希望我们的科研项目能够获得更大进展,带动更多的农牧民增收致富。”张富全说。

[责任编辑:王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