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间增强文化认同 交融中增进民族团结

“文化援疆”绽放异彩

2018年05月04日 12:02   来源:新疆经济报

  核心阅读: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文化所激发的精神力量。通过文化援疆来提升受援地的软实力,不断拉近新疆和内地的距离,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不可或缺的内容。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张治立报道)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发挥优势交流特色

  进入5月,东天山脚下的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山花盛开,碧草如毡。巧手的绣娘努尔依拉闲暇时就到乡村采风,她想把家乡的美景用安绣手法表现出来。

  安绣,是一种传承多年的刺绣技法,因吸取绘画、书法神韵,融合中国“四大名绣”技艺精华而闻名。那么,在草原上长大的努尔依拉,怎么会和安绣结缘呢?这要从安阳市不断深入推进文化援疆说起。

  去年年初,河南省第九批援疆干部来到哈密市之后,安阳市对口援疆工作队在巴里坤县农牧区调研时发现,这里的妇女钟爱刺绣,如果将刺绣做成特色、做成品牌,就会形成促进群众脱贫致富的文化产业,让广大妇女足不出户增加收入。于是,巴里坤县也有了安绣培训基地和安绣文化产业公司。

  “实际上,2016年初,安绣就被引到库车县。河南安绣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在那里建立了培训基地,免费对当地群众进行培训,并打造属于库车地方特色的刺绣品牌龟兹绣。”安阳市对口援疆工作队领队、巴里坤县委副书记郭向工说。

  巴里坤县新安绣文化产业公司总经理宋克航介绍,在库车县和巴里坤县,民间也传承着本地的传统刺绣手法,但长期以来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和产业。文化援疆将安绣和新疆一些地方特色刺绣连接到了一起,在助力受援地刺绣产业发展的同时,两地文化得到了进一步交流。

  在“刀郎农民画之乡”麦盖提县,农民画家米娜瓦尔 · 木太力甫最大的心愿就是到内地学习画画。在喀什地区,她是资深画家,画作经常在喀什地区和自治区农民画比赛中获奖,可她总说,从她小时候沿袭到现在的农民画创作方法、发展模式太传统太守旧了,跟不上当下日新月异的创作方法和发展理念,只有打破原来的思维观念,才能让麦盖提农民画走得更远。

  麦盖提县有农民画画家200余名,有米娜瓦尔这样的想法的画家有很多。结合农民画家的需求,山东省日照市在对口支援麦盖提县的过程中,经常开展一些文化交流交融活动。

  携手创作共同发展

  电视连续剧《同心兄弟》,纪录片《喀什传说》,电影《漂着金子的河》,音乐剧《阿曼尼沙罕传奇》,动画电影《阿凡提新传》……上海市对口支援喀什地区的叶城县、泽普县、莎车县、巴楚县,近年来,沪喀两地互办的文化周、宣传周上节目越来越精彩,携手创作的文艺作品也备受上海市和喀什地区两地群众喜爱。

  今年播出的《我到新疆去》,是大型纪录片《我从新疆来》的第二季,由上海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等单位联合出品,导演则是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摄像师库尔班江 · 赛买提。这部纪录片讲述了建国至今,憧憬、热爱新疆的人为了寻求爱和梦想,在新疆奋斗和生活的故事,是上海市文化援疆的又一次成果。

  “过段时间,我们要结合受援地的脱贫攻坚,举办‘红旗渠’精神图片展进哈密活动。”5月2日,河南省援疆干部、哈密市文体广新局副局长王向杰说。

  除此之外,30集援疆题材电视连续剧《花开时节》正在紧张的拍摄之中。王向杰介绍,《花开时节》于去年9月底在河南省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开机。该剧讲述了兰考县一群拾花工在新疆经历了一番磨炼的故事,其中有苦有乐。故事主要表现的是焦裕禄精神的传承和民族团结,剧中80%的镜头都在兵团团场完成。《花开时节》预计今年上半年完成整体拍摄,年底在河南卫视及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这部剧已被列为央视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剧目。

  除了携手创作精品力作,河南省对口援疆还从加强文化开发、培养地方文化人才、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等方面推进受援地文化事业发展。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市在文化援疆中非常注重鲁迅品牌等文化元素在受援地阿瓦提县的影响力。如今,在阿瓦提县鲁迅小学,成立有“立人工作室”;在阿瓦提县多浪乡多浪村、英艾日克乡苏盖特艾日克村,将建设集安居富民房、针织厂、农产品市场、鲁迅文化广场于一体的“绍兴新村”。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