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的一天】他的民情日记里写满驻村情

2018年05月11日 10:39   来源:新疆经济报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成越越报道)“我们敲门而入时,黄冗正在浏览公益新闻。我们的到来,打断了黄冗的工作,他赶紧起身迎接。这时候,已经没有初次见面的局促,而是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4月13日,王喜在民情日记中写道。

  4月13日是星期五,这天一大早,乌鲁木齐市司法局驻米东区长山子镇马场湖村“访惠聚”工作队队员王喜与另两名工作队员一起,赶往米东区的脑瘫作家黄冗家,商量如何帮助马场湖村9岁的脑瘫儿童小祥(化名)。

  26岁的王喜是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羊毛工镇的司法助理员。自1月31日驻村以来,他出点子,搞活动,每天坚持写民情日记,把村子里的一点一滴都记录下来。

  因为文字优美,情感真挚,王喜的民情日记每天都在晨会上由工作队员一边朗读一边讨论。

  “迎着夕阳,黄昏下的美景令赶路的我们如痴如醉,天边一直留着一抹残红,似乎受了夜的嘱托,阐释着重生的真谛。带着脑瘫儿童小祥,我们一行驱车赶往作家黄冗的家中,帮小祥拜师学艺……”3月27日,这是王喜第一次去拜访黄冗时在民情日记里写下的。

  46岁的黄冗出生时因脑部缺氧导致身体残疾,坚持读完小学六年课程后在家自学。据他的母亲描述,因为他的双手不能随心施力,翻书时得用下巴协助,字典已经用破了6本。至今,他已经创作了一部诗集和一部长篇小说。

  2008年,黄冗为北京奥运会写的一首歌词,在6万余首作品中入围30强。

  在入户走访中,工作队队员得知,小祥由于脑瘫引发语言障碍,借助外力可以走路,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上学。

  王喜曾经听说过黄冗的事迹,他主动提出想带着孩子去拜师求学。“现在,小祥跟着黄冗学习写字,他很聪明,也愿意学,我们都很高兴。”王喜说。

  上午从黄冗家出来,王喜就开始盘算着下午的“六点半课堂”的内容。当天下午6时,不少背着书包的孩子三三两两地向工作队的院子走来。在“六点半课堂”上,工作队队员们分头给孩子们辅导作业,王喜还给孩子们讲了如何分辨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引导孩子健康上网。

  “王喜在工作队中主要负责文化队、体育队和志愿者队的工作,通过组织富有创意的活动,筑牢基层基础,激发群众凝聚力。”工作队队长王文红说。

  村民马才患有佝偻病,他的妻子有语言障碍。天气冷了,他们就不出门,避免感冒引起并发症。

  “第一次入户,马才见到我们很激动,他不会用手机,消息闭塞,通过我们知道了许多新的惠民政策,其中关于医保如何报销的新政策他们听得特别仔细,”王喜在民情日记里写道,“临走时,他尽管行动不便,仍然一直把我们送到巷道口。”

  村民王道中因为尿毒症引发肾衰竭,家庭经济条件紧张,房子建好以后一直没有粉刷,一家人就住在毛坯房里。性格要强的他一直自己想办法维持生计,不愿给别人增加负担。

  “前些日子,我们工作队想办法筹资,终于帮他把房子粉刷了。”王喜的民情日记中详细记录了这件事。

  夜深了,王喜又开始写最新的一篇民情日记。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