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奋斗 我幸福】吕大海:发展智慧农机的先行者

2018年05月24日 11:09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记者盖有军 明文团报道)5月10日,记者在玛纳斯县北五岔镇三岔口村见到农机大户吕大海时,他正在整修农机。

  今年4月16日,吕大海和绿源农机专业合作社一下出了名。当天的《人民日报》刊登了绿源农机专业合作社4台卫星导航无人驾驶拖拉机在地里精准作业的新闻图片,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吕大海今年48岁,是三岔口村绿源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农业现代化,首先要实现农机现代化。”吕大海对记者说。

  多年来吕大海一直延续着父辈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200亩地让一家人起早贪黑地劳作,时常累得直不起腰。

  1995年,吕大海的父亲借了3.9万元买回一台二手拖拉机,改变了全家人的命运。靠着这台拖拉机,200亩地种起来轻松了很多,还有闲暇给村民犁地,家里收入也增加了。尝到甜头的吕大海又买了农机给别人耕地赚钱。

  近几年来,大型农机渐渐多了起来,竞争很激烈。发展农机不行就卖掉农机,种地不行再买农机,吕大海就这样来来回回折腾了几年。这当中,吕大海也曾离开土地,从事餐饮业,他与两个朋友各出资80万元,在县城开了一家餐馆,结果不到3个月就关门了。

  2013年,吕大海购买了全县第一台采棉机。

  “当时一打听价格吓了一跳,315万元,对我来说这可是一个天文数字!我和妹夫一咬牙,凑钱交了首付款,忐忑不安地把采棉机开了回来。”说到这件事,吕大海说现在想起来还是后怕,“那么一笔巨款,如果赔了,得种多少棉花才能赚回来呀?”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吕大海这次的路走对了。

  “一亩地人工摘棉花成本就要支出800元,全村7800亩地,需要600多名拾花工,并且人工价格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接受机采棉。”吕大海对记者说。

  第一台采棉机的贷款,吕大海不到3年就还完了。去年,吕大海又买了一台采棉机,仅农机一项收入就达百万元,加上1000亩承包地的收入,总收入近200万元。

  富了的吕大海又有了新的人生目标,“我想带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带动更多人富起来,做一件让人记住的事。”吕大海说。

  2014年,吕大海牵头成立了绿源农机专业合作社,起初只有4户成员,现在已经发展到50多户,拥有5台大型采棉机,加上其他各类农机、农机具,合作社的农机作业涵盖了耕地、整地、播种、打药等各个生产环节,合作社农机总价值达2053.5万元。同时,合作社成员入股的还有5000多亩耕地。去年,社员最低收入近20万元。

  今年年初,绿源农机专业合作社一次购买了10台北斗导航终端系统。“现在有了卫星导航,6700亩地最多一周就能播完;过去每台播种机后面要跟5个人伴随作业,如今一个人就能完成;以前一亩地最多要播7公斤种子,现在只用1.6公斤。现在种地就是要运用现代化机械,这样才能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吕大海说起这些如数家珍。

  “拖拉机装上了北斗导航系统,等于安上了‘天眼’,真正实现了祖祖辈辈梦想的种地自动化。”62岁村民张利文蹲在地头,用手捻着中耕过的土粒说道。

  “我们要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机遇,积极探索在农机装备上应用卫星导航精准定位、自动导航、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发展智慧农机,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吕大海对未来满是憧憬。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