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阔疆域·无限风光 新疆是个好地方】畅享“旅游+”“醉”美那拉提

2018年05月29日 10:26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通讯员许继志报道)就像绿色浸染出来的,景点绿、乡村绿、庭院也绿,这就是充满了绿色生机的那拉提!

  党的十八大以来,那拉提景区积极实施“旅游+”战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积极投入景、镇一体化建设,推动那拉提由“景区时代”向“全域时代”转变。

  “旅游+农业”农牧民增收的新途径

  近年来每到7月份,新源县那拉提镇的3200亩香紫苏竞相绽放,进入盛花期,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赏,这些花海不仅是那拉提旅游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还是当地农牧民增收的新途径。

  那拉提镇芳香产业观光园园长穆军说,借助那拉提景区的旅游优势打造的农业产业观光园,让当地150余户农牧民通过销售旅游特色产品实现了增收。到了旅游旺季,每天的游客接待量为3000人次以上,平均每天的门票收入为5000元至8000余元不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那拉提大力发展香料、花卉、中草药等特色种植,基本形成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格局。推广种植树莓、香紫苏、花卉等特色作物8250亩。同时,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130万亩优质的天然草场得到较好保护,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旅游+生态建设”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

  那拉提景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十三五”期间,坚持每年集中连片种植生态林2000亩以上,巩乃斯河流域植被保护年增1000亩以上,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农田林网化水平。坚持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推进农村居民房前屋后硬化、净化、亮化、绿化和美化,打造一巷一景、一院一品的草原小镇。

  景区镇区环境卫生一体化工作实施几年来,不仅使镇区的环境面貌发生了极大的改观,沿街商铺、宾馆、饭店经营业主的环卫意识得到了提高,而且聘用了本地近120名困难家庭人员从事保洁工作,使这些家庭有了新的收入来源,年增收7200元。

  在那拉提草原,过去,哈萨克族牧民靠出售肥美的牛、羊和自制奶制品补贴家用;现在,哈萨克族牧民则利用美丽的草原景色,拓展了新的增收渠道。

  近两年,牧民别尔德别克和其他牧民一样也做起了旅游副业。家里一共养了10匹马,一天可以产出30公斤至50公斤的马奶,收入可达到300元。此外,他还在草原的深山里养育了100只羊。今年夏天,别尔德别克一家单是靠卖马奶子,就收入了8000多元。加上政府给予的天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金,别尔德别克家一年的收入达5万多元。

  “旅游+传统文化”打造民俗游品牌

  山水无绿不成景,风景无文没有情。那拉提景区加快了深入开发哈萨克族民俗文化的步伐,先后扶持4家以哈萨克族文化为主题的演艺公司和演艺合作社,全面展示哈萨克族歌舞、哈萨克族传统服饰、民族手工艺品等哈萨克族文化元素;大力发展哈萨克族“马背文化”,长期开展姑娘追、叼羊等哈萨克族传统体育竞技活动;开发哈萨克民族特色餐饮文化,打造完善饮食一条街和饮食制作体验一条街等民俗游品牌。

  景区管委会自筹800余万元资金建设哈萨克大营,无偿提供给从事毡房经营的合作社使用。目前,已有阿拉善村毡房合作社,塔亚苏村毡房合作社相继进驻,有300户人家加入合作社,590人从事旅游食宿接待活动。

  景区管委会还自筹50余万元资金对骑马场进行地面硬化,修建上马台、围栏、停车场等,无偿提供给马队合作社使用。目前已成立有那拉提村马队合作社、游牧人家马队合作社、合亚斯马队合作社和阿拉善村马队合作社4个马队合作社,有550户农牧民、960匹马参与,解决了1000余人的短期就业,农牧民年增收6000余元。

  “旅游+康养度假”提升景区整体水平

  景区依托那拉提草原国家5A级风景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等著名旅游品牌和资源,完善提升阿吾勒度假酒店群、民俗客栈、自驾营地、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进一步拓展了小镇的旅游度假功能。

  那拉提草原的旅游旺季正好与迪尔的暑假大致重合,他每年暑假都在草原做近两个月的“马童”,大学每年5000元的学费就是这样赚来的。去年,22岁的迪尔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回家乡自主创业。

  “我们草原在内地太受欢迎了,特别是夏天的时候,度假经济大有可为。”迪尔说,依托那拉提草原的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可以开发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旅游娱乐活动,这将成为景区发展的重要资源优势。

  每一寸土地的改变,每一处景点的新建,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居民的发展,都记录和见证着那拉提从单一景区建设管理向全域打造提升转变,由单一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那拉提景区有信心擘画“醉”美那拉提。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