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北鲵首次在室内产下卵宝宝

2018年06月06日 13:16   来源:博尔塔拉报

  天山网讯(记者李明星 通讯员冰丹报道)6月3日,记者从新疆北鲵科研宣教中心了解到,新疆北鲵在该科研宣教中心内首次产卵。这标志着新疆北鲵在远离栖息地的人工环境中也能繁育生长。

  新疆北鲵是距今3.5亿年前的孑遗物种,是极为珍贵的“活化石”。目前,仅生存在温泉县西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阿拉套山和天山局部泉涌地区,数量稀少。为引导群众科学认识新疆北鲵、了解自然保护事业,新疆北鲵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工作人员每月都会从新疆北鲵栖息地轮换接回20余尾新疆北鲵,在科研宣教中心内进行展览。游客可近距离、全方位了解新疆北鲵繁育生长的全过程。

  据新疆北鲵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纪晓伟介绍,新疆北鲵繁殖期在每年5月至7月,孵化期为46天左右。科研宣教中心开馆后,不断优化周边环境,采取有效技术措施保障展览厅内水温,使科研宣教中心内的环境接近于新疆北鲵栖息地。

  来自乌鲁木齐市的游客付建荣首次来到新疆北鲵科研宣教中心参观。通过听讲解、观影像、看活体等方式,对新疆北鲵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她说:“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观看古老物种繁育生长的过程,真是太神奇了,令人难忘。回去后,我要将我的所见所闻分享给我的学生,告诉他们要保护环境,保护珍稀物种,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据了解,目前,温泉县共有3处新疆北鲵保护区,种群数量仅存3000尾左右。

[责任编辑:崔导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