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匠心”2B铅笔:共同翻开的高考回忆录

2018年06月08日 11:04   来源:新华网微信

无论是经典绿色压纹的101号绘图铅笔

还是黑头金身的118号高考专用铅笔

几乎每个人的学生时代

都有关于中华牌铅笔的记忆

中华牌铅笔最经典的101号绘图铅笔。有80年代考生为了纪念过去的时光,特地保存下高考时用的那支。

20世纪80年代起

中国引进了“微机读卡”技术

手动批阅选择题逐渐被代替

学生开始用铅笔涂写答题卡

直到2001年全国高考采用答题卡

2B铅笔,尤其是中华牌2B铅笔

成为每个学生笔盒中无可代替的文具

四十多道工序保证质量

  “1995年左右有个新闻,讲某次重要的考试发生一起零分答题卡现象,倒查回去发现是读卡机没法识别已经涂好的答案。后来得出结论,识别不出来的原因基本上就是铅笔的浓度不对,所以读出来是零分。”中华牌铅笔生产技术部副部长董福民回忆。

从那时起

使用过的消费者就认准了它

因为中华牌2B铅笔的笔芯

浓度适宜、不易断裂、容易修改

这些优点背后的原因

都要归结于笔芯制造的秘密

浓度较高的笔芯质地稍软,需要工人手工断芯。

一支铅笔的制作过程

需要经过四十多道工序:

原料搅拌、配料调和、

压滤、热捏练、烘芯、烧芯……

板材切割、粘合、

组装、印刷……

笔芯作为铅笔当中最重要的部分

从混合粘土、石墨的配比开始

一直到搅拌、挤压、切断、

烘芯、烧芯、油芯

每一个步骤都搪塞不得

中华牌铅笔厂制芯车间当中,摆好的石墨块,等待进一步加工。

例如

烘芯的温度必须在180摄氏度

水分没有干透

制出的铅笔芯就极易断裂

烧芯的温度必须达到800摄氏度

随后将温度缓慢下降

否则笔芯就会太过硬、脆

铅笔制造人的高考回忆

繁琐的步骤意味着

每一位岗位上的工人师傅

都必须恪尽职守

才能达到高质量标准

“工作三十多年

每天都认认真真

不想别的

就想负责做好手头的事情。”

赵杰师傅于1981年分配至厂

从最初厢式烧炉工人开始做起

如今已经成为了制芯车间主任

中华牌铅笔(铅笔制造一厂)赵杰,担任制芯车间主任,今年56岁,工作37年。

为了适应铅笔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中华牌为高考设计了一款

专供答题卡涂写的128号专用铅笔

以区别于最经典的101号绘图铅笔

方便广大考生

工厂也不断扩大设备容量

厢式炉也由小炉变成了大炉

起初十年日复一日做着烧炉工作

成为赵师傅口中一句轻描淡写的“没什么”

对于中华牌铅笔来说

整个90年代高考答题方式改革

如同一波推动国产铅笔的浪潮

不但让人们认可中国制造

也倒逼工厂进行了生产技术革新

铅笔制造一厂中,工人正在整理粘合好的笔杆料,等待下一步加工。

现担任制杆车间主任徐师傅回忆

当时设备还没有更新

从生产速度和生产质量上来说

远远无法和现在比

拿制笔杆的机器来说

刨杆机那时单刀作业

笔杆不如现在双刀作业那么光洁

笔杆木材和铅芯之间使用白乳胶

粘连效果不如之后多次试验的新胶水牢固  

今年60岁的董福民,现担任铅笔一厂的生产技术部副部长。

2000年左右

中华牌铅笔迅速着手生产技术革新

已经熟悉了厂里几乎所有设备的董福民

从设备工程师转岗作工艺工程师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

他着手自行改良生产设备

渴望能够实现半自动化生产

他凭借自己过去学习的机械知识

和设备经验改良成功

这样就实现了轮流印刷

生产的速度提高了数倍

铅笔虽小,但承载着许多分量

高考学生也许会因为一支质量差劲的铅笔

痛失关键的几分

铅笔制造者也会因为造出让人信赖的铅笔

而获得满足感

这只绿色的铅笔

包含着学子金榜题名的希望

也蕴含了铅笔制造人世代传承的匠心

[责任编辑:李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