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逐浪先行海天阔

——兵团改革开放40周年回眸(七师篇)

2018年06月19日 15:43   来源:兵团日报

  兵团日报记者 秦俊伟

  6月的七师,处处涌动着加快发展的浪潮。放眼七师各团场,职工抢抓农时,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各工业园区热闹无比,工业生产热火朝天、园区建设快速推进……

  改革开放40年来,几代七师人辛勤耕耘,使七师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祖国西部边疆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兵团事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大贡献。

  改革创新谋发展

  走进七师一三七团,记者看到大棚内绿意浓浓,团部的市场里,店面生意火爆……一三七团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这个距七师师部最远的团场,过去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发展相对滞后。可如今,这里却发生了令人赞叹的变化。

  “现在党的政策好,建大棚不仅能申请贴息贷款,还有补贴,职工群众有了保障,就有了动力。”一三七团十连职工杨德红高兴地说。

  40年来,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七师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经济结构日趋合理,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七师在兵团党委的领导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行了两次根本性的改革,实现了两次飞跃。

  ——1983年,全国农垦系统第一个家庭农场——耿千里家庭农场在一三一团四连诞生,这是七师农牧团场第一次根本性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

  ——1993年,七师开始了以“两费”自理和土地租赁经营为突破口的改革,改变了过去团场出钱、职工种地、盈利拿走、亏损挂账的负盈不负亏的被动局面。从几十年来团场垫付资金转为职工自己掏钱买生产、生活资料,这是第二次根本性变革。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七师各项事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2017年,全师实现生产总值161.07亿元,较2016年增长8.2%。其中,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5.81亿元、68.05亿元、47.21亿元,三次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分别为24.95%、34.37%、40.6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8万元,较2016年增长6%。

  示范引领续新篇

  进入6月,七师天北新区工业园内人来车往,这里是奎屯市塔吊最密集、开工项目最多、建设场景最火热的地方。

  10多年前,这里还是奎屯市的棚户区;如今,一座座现代化工厂拔地而起,200多家企业落户,核心区、商贸物流建设区、工业区和生态旅游度假区布局明晰,一条条平坦宽阔的道路通向四方,环境宜人。

  今年一季度,天北新区实现产值2.8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8%,其中二产实现产值1.38亿元,同比增长13.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9亿元,完成七师下达目标任务的137.8%……

  作为兵地融合发展的新区,天北新区已成为奎屯市、七师共同的经济新增长极。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新疆与内地可以互惠互利、携手共进,共踏一方热土的七师和奎屯市当然更应携手并进、互利共赢。”天北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尼银山说,“天北新区的发展既是七师的发展,也是奎屯市的发展,在融合发展中成长起来的天北新区,如今已成为兵地融合发展的‘排头兵’。”

  改革开放40年,七师工业发展突飞猛进,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了纺织、制糖、制革、食品、饮料、煤炭、黄金、电力、建材等30多个行业,培育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规模大、效益好的知名企业。

  时下,七师正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大改革力度,调整企业内部结构,不断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的嘹亮号角已吹响。

  改革改出新气象

  大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在兵团团场综合配套改革中,七师各团场将学校、医院整体移交给师里,确立了“师办师管”的管理体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均衡发展,激发出活力和竞争力。

  “‘师办师管’后,行业管行业,管理更加规范,重点更加突出,将会极大地推动医疗水平的提高。”一三一团医院行政副院长张庆说。对于团场学校来说,这次改革让学校有了独立的法人,简化了办事流程,也让学校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改革让职工得实惠,我们真心拥护。”对于七师的职工来说,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像一股暖流涌进了心窝。在这次改革中,职工们拿到了土地确权证,有了身份地,大家抱团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乘着改革的春风,职工们打开了发展的思路,各类合作社应运而生。

  自七师全面打响团场综合配套改革攻坚战以来,各团场走上了行政职能行政化、人员编制实名化、团办企业市场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事业一体化、连队管理民主化的“六化”新路,团场连队处处呈现出可喜变化。

  40年改革开放,走进新时代,七师人在充满希望的征途上阔步前进……

[责任编辑:何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