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丰收节”不只是一个节日

2018年06月22日 10:48   来源:北京青年报

  让粮食丰起来、让农民口袋鼓起来、让农民收入多起来,才是真正的丰收。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对农民的尊重、对农民的敬重、对农业的关注,是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的又一个生动体现。

  国务院近日公布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具体工作由农业农村部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进入秋分以后,秋收、秋耕、秋种“三秋”大忙格外紧张,是收获的大好时机。同时,通过抢收抢种,把“三秋”抢在“早”上,还能为来年奠定丰产的基础。

  在中国,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节气,也是农民最重视的节气之一。国务院决定把每年的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为秋分这个重要节气赋予了新的深刻含义。目前按照户籍人口统计,中国还有8亿多农民,实际上,真正长期居住在农村的人口早已没有这么多,但农民仍然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是一个必须投入足够关注目光的群体。更重要的,农民不只是一种职业,还是农村的代表,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集中表现,解决了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就解决了农业和农村问题。

  虽然说农村工作已经不是简单的粮食生产,还包括农业经济、农村工业、农村发展等各个方面,但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农民而展开的,是为了稳定农民的心,稳定农村的发展,稳定农业生产。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必须树立“无农不稳”的思想,也只有农业稳、农民稳了,农村才稳,有了农村的稳定,才有农业的稳定,才能确保整个社会稳定。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助于提醒社会各方面重视和关注农村工作、关心和爱护广大农民,要从政策、资源、资金、环境等各个方面,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等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广大农民能够安心农村、安心农业、安心农村经济。也只有全社会都关心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广大农民的心才能稳定下来、安静下来,才能更好地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农村发展和农村建设,全面小康、全面现代化的基础才会越来越牢固、越来越厚实。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尊重农民、爱护农民、关心农民的良好氛围。虽然从近年来的实际情况看,绝大部分农村都有了很好的发展,农民收入都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农村的环境也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但是与城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医疗卫生条件和水平、社会环境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足和差距。所以,通过设立这样一个节日,就是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农民、爱护农民、关心农民的良好氛围,让广大农民能够像其他群体的居民一样,享受各种社会福利和保障,能够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都有平等的地位和待遇,能够真正昂起头走路、挺直腰杆说话、不卑不亢生活。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助于继续把粮食生产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不断提高粮食产量。鼓励农民多种粮食、种好粮食,仍然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不可有任何松懈的事,是必须抓好的头等大事。切不可因为经济发展好了,粮食能够进口了,就忽视粮食生产。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也是为了提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一定要把“丰收”两字放在心中。这里所说的丰收,不只是指粮食丰收,还包括收入增加、收益增多、收获满满,如果丰而不收,对农民来说,就是一种伤害,甚至是比歉收更大的伤害。让粮食丰起来、让农民口袋鼓起来、让农民收入多起来,才是真正的丰收。设立“丰收节”是对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警示和提醒,有助于督促各级政府和部门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不能把“中国农民丰收节”当成一个简单的节日。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对农民的尊重、对农民的敬重、对农业的关注,是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的又一个生动体现。(本报特约评论员)

[责任编辑:翟文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