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26日 12:02 来源:天山网原创
【编者按】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在我区推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一大批共产党员作先锋、当头雁,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带领贫困群众一起苦、一起干,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精准脱贫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天山网6月25日起陆续报道一批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向他们学习,撸起袖子加油干,更好地做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天山网讯 有人说刘太宣“爱操闲心、爱管闲事,好了别人、亏了自己”。他回答“人一辈子多做对社会有益的事,心里踏实”。
守法讲信 创业有道
刘太宣原是吉木乃县水电局职工。1995年,他主动申请下岗,投身到自主创业的大潮中。
上世纪90年代的吉木乃县城第三产业发展增速、商机多。刘太宣瞄准这个机遇,打算开一家餐馆。他向亲朋好友借钱筹齐资金后,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门面。文明路社区党支部向他伸出了援手,帮助协调了一个租金合理且地段好的主街门面。
餐馆开张后,满怀信心的刘太宣和妻子打算大干一场,但由于缺乏经验,不善管理,餐馆刚开始时生意并不好。为此,他专门跑到附近县市学习经验,得出一条信奉坚守到现在的经营宝典——“做诚信饭,让顾客吃得放心、吃得开心”。他和妻子共同努力,精心打点,餐馆生意越来越好,小门面也换成了大门面。
2002年,凭借着依法经商、热情服务、诚实守信的好口碑,刘太宣获得阿勒泰地区“优秀共产党员示范个体户”荣誉称号。
胸怀大爱 助人为乐
创业有成的刘太宣没有忘记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是社区党组织帮助了他,是社区居民支援了他,他决心以坚持助贫助学的实际行动来回报。
托普铁热克镇居民海拉提·扎克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家里十分困难。2003年,刘太宣与海拉提相识后,觉得小伙子特别能吃苦,就自掏腰包送他去学厨艺,后来又主动帮助他联系就业岗位。在刘太宣的帮助下,海拉提也开了一家自己的餐馆,日子越过越红火。
社区居民都说,刘太宣助人“有瘾”。他有个“爱好”,就是打听社区谁失业了,但凡知道了,他都要管一管。有人戏称他的餐馆是“餐饮技校”,年年都为失业人员提供免费厨师培训,帮助不少人就业再就业。
不仅如此,刘太宣还一直从事社会公益事业。1999年,吉木乃县开展“为下岗失业人员献爱心”活动,餐馆生意刚有点起色的刘太宣二话没说捐了1000元;2002年,吉木乃县发生特大洪灾,刘太宣捐了5000元;2003年,吉木乃县启动城市道路建设项目,他又捐款1000余元,还积极组织发动个体工商户筹集捐款1.5万余元。近几年来,更先后为“冰山助学金”“希望工程”捐款捐物累计6万余元。
心存大公 共同致富
如何引领更多人富裕起来,刘太宣一直在努力。2012年,刘太宣作出了人生的第二次重大选择:把帮助他人创业作为人生职业。
这年5月,刘太宣注册成立了文明路社区阳光务工协会,并担任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务工协会给刘太宣扶贫帮困搭建了更大舞台。
2014年,吉木乃县城市道路改造,刘太宣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积极与中铁十八局沟通对接,一次性帮助社区解决就业43人。同时为瑞峰驾校、建筑行业等民营企业输出社区富余劳动力80余人次。2016年,吉木乃县引水工程项目劳动力紧缺,刘太宣积极与工程项目部对接,第一时间发布用工信息,组织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务工人员到引水工地务工。
近几年来,刘太宣将所有精力投入到协会的管理运营中,带领协会千方百计为社区转移富余劳动力,并积极联合劳动保障部门、企业、技校等,对辖区内的下岗职工、待业、无业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技能培训,广开就业门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他还兼任了托普铁热克镇劳动力转移办主任。
如今,阳光务工协会已成为全县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平台,会员达到89人,其中党员7人,入党积极分子12人;累计开展技能培训1200余人次,实现转移就业2000余人次,有效带动了社区居民增收致富。
刘太宣热心扶贫、倾心解困的事迹,得到了群众的称赞、组织的肯定,他连续4年被评为“吉木乃县优秀劳务经纪人”,2017年获得“阿勒泰地区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在巩留县阿克吐别克镇阔尔吉勒尕村,提起热依木江·玛哈木,乡亲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说:“热依木江是我们库尔德宁草原的好巴郎,是个富了不忘本的好党员。”热依木江出生在一个大家庭,家里负担重,懂事的她高中毕业后选择回村创业,决心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让家里富起来。2001年,热依木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从农机手到特色种植户,借着党的惠农政策春风,我才能致富。”热依木江说,自己要一辈子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