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奋斗 我幸福】杨骞:“油三代”像红柳一样扎根大漠

2018年07月01日 10:14   来源:新疆日报


杨骞在计转站操作设备。 范明摄

  新疆日报讯(记者杨晓东报道)6月18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中国石化西北油田采油一厂,值班信息员杨骞紧盯着远程控制室的屏幕,确保节日期间安全生产。

  “我们这里的油藏类型多,作业频次高,任务重,需要合理设置报警值,在确保现场安全运行的基础上降低误报警次数。”杨骞说。

  今年32岁的杨骞是西北油田的一名“油三代”。工作9年,经过检测试验站化验工、生产现场采油工、安全员等岗位的历练,如今她是油田智能化控制部门的信息管理员。

  2009年,杨骞从湖南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后,放弃了到深圳一家知名环保企业工作的机会,回到了父母曾经工作的西北油田,成了检测试验站的一名化验员。

  “这是我从小生活过的地方,我对油田有份特殊的感情。”杨骞道出了回西北油田的原因。

  杨骞的姥爷是西北油田勘探石油的第一代石油人,父母是第二代石油人。“我从小就听姥爷讲在塔里木盆地勘探石油的故事,看着爸爸、妈妈在茫茫戈壁上奋战,我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当一名石油人。”杨骞说。

  因为勤学好问、肯吃苦,2010年她被选送到西南石油大学集训。杨骞理论课门门都是优,但实际操作课,让身材娇小的她犯了难。拎不动15公斤重的阀门,杨骞就用膝盖顶着阀门来对正法兰片,手磨出血泡,膝盖被磕得青一块紫一块。最终,凭着不服输的劲,杨骞实操课成绩优秀。

  2016年3月,杨骞发现,每次给外输原油加热炉补水,由于停炉时间长,会导致原油外输温度降低,影响破乳剂破乳效果,导致外输压力升高,破乳剂用量增加。此外,补水时需要拆安全阀,会带来安全隐患。

  回家后,杨骞与在油田开发研究所工作的丈夫何昶探讨,提出在不停炉的情况下,在补水管线上接出一个预留口,与拉水车卸水泵出口管线连一起,直接通过补水管线补水的方案。这一方案,减少了采暖泵补水时间,也降低采暖泵的维修频次,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电费和维修费。

  这些年来,杨骞的辛苦努力获得了回报,她获得采油一厂职工技能大赛一等奖,相继被评为西北油田“优秀青年”“优秀共产党员”。

  “一代又一代石油人来到这片荒漠戈壁上,像红柳一样扎根奉献,默默地践行以油戍边的历史使命。我不能辜负‘油三代’这个称呼,要像红柳一样扎根大漠。”杨骞说。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