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朱马太·哈吉拜:35年扎根农技推广第一线

2018年07月23日 09:51   来源:新疆经济报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张艳芳报道)眼下,阿勒泰地区麦子、食葵等农作物已进入后续田间管理阶段。这段时间,富蕴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朱马太 · 哈吉拜奔波在富蕴县各乡村,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进行技术指导。

  “朱马太老师经常给我们讲解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知识幸亏有他的专业指导,去年我种的85亩食葵喜获丰收,纯收入达10万元。”7月20日,富蕴县铁买克乡海孜口中心村村民托列吾别克 · 哈万乐呵呵地说,“今年,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扩大了食葵种植面积,还新种了250亩土豆,现在长得很好,丰收在望。”

  1983年,朱马太从新疆伊犁农校毕业后成了富蕴县的一名农业技术推广员。35年来,他扎根农村推广农业技术,足迹遍布富蕴县每一个乡村,参与和独立操作的农业技术项目19个,覆盖面积达380万亩以上。

  很难想象,这位常年奔波在乡间农舍的农业技术员,是一位右腿比左腿短6厘米,没有右髋关节的残疾人。

  1984年,参加工作仅一年的朱马太,就担起了富蕴县吐尔洪乡2万亩小麦低产田增产改造项目的重任。正当他要大展才华时,厄运悄悄来临。“那段时间我天天背着35公斤重的机械喷雾器,在田间教农民进行化学除草。连续工作实在太累了,一不小心就跌到渠里,最终导致右髋关节坏死,落下终身残疾。”朱马太说。

  病痛没有使朱马太放弃自己热爱的事业,经过3个月休养,他重返工作岗位,骑着一辆特制自行车,继续为农民增产增收而努力。

  3年后,2万亩小麦低产田增产改造项目顺利通过验收,粮食亩产由以前的200公斤增加到350至400公斤。

  2004年富蕴县实施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当时已经42岁的朱马太被任命为首批科技特派员。这期间,他发现恰库尔图镇适宜种植哈密瓜,而对于刚刚放下马鞭定居的牧民来说,种植农作物,不仅是思想的转变、种植技术的革新,更是一次充满未知性的冒险,大家都不敢轻易尝试。

  为了消除农牧民的顾虑,朱马太和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给他们算经济账,并作出“赔了算我的,赚了算大家的”承诺。107户农牧民怀着试试的态度,种植了650亩哈密瓜,当年实现每亩纯收入1000元,比种小麦每亩增收740元。

  2012年,库尔特乡温都哈拉村实施低产田改造灌溉项目,大面积推广滴灌打瓜、玉米、食葵3种农作物,干播后由于滴灌泵压力不足,水源没有跟上,导致近4400亩农作物没有出苗。连续半个多月,朱马太带领乡农业技术员和包村干部在田间地头蹲点,观察农作物的长势,指导农户重新补苗浇水,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使农作物出苗率达90%以上,为农户挽回经济损失500多万元。

  “这些年,我一直在给农民讲课,并实地进行技术指导,但是毕竟我的力量有限,为了能让更多人受益,我从2009年开始用业余时间编写科普书籍。”朱马太说。

  《富蕴县主要经济作物栽培技术使用手册》《北疆地区夏季作物栽培技术手册》(哈萨克文)……这几年,朱马太编写了20多本农业科技书籍,他还将这些科普书籍制作成“微型书”,方便农民携带并在生产过程中随时随地查阅。

  “农业技术更新快,要紧跟时代,就不能停止学习。”朱马太经常学习农业相关政策法规,学习新技术、新理念,并用于实践。

  “现在,我们要转变观念,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朱马太说,“我们需要不断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实现科学种植,同时,施农家肥,让土壤得以休养生息。”朱马太说。

  由于长年奔波,朱马太的胯骨多次磨损感染,先后做过7次大的修补手术,但他始终如一坚定地站在农技推广一线。他说:“我是农民的后代,我的价值在农村,我的舞台在田野,农民兄弟丰收时的笑脸,就是对我最好的褒奖,这条路,我要一直走下去。”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