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一家亲】“我的根在新疆,这里有许多好乡亲”

2018年07月26日 10:30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记者邓丽娟 通讯员王玉堂报道)7月21日中午,在沙雅县古勒巴格镇库木托喀依村王吉双的家里,61岁的王吉双和妻子正在午休。突然,院子的大门被人叩响。

  “大中午的,会是谁来了?”王吉双小声咕哝了一句,起身穿上鞋子向外走去。

  “哥,开门,是我。”听到动静,站在门外的哈力克 · 热合曼喊了一声。

  大铁门哗啦一声刚打开一条缝,两只小羊争先恐后往里挤,差点撞倒王吉双。牵着羊的哈力克笑得前仰后合,他拽了一下绳子,顺手把另一只手提着的一兜蔬菜和杏子递给王吉双。

  “怎么大热天跑过来了?去市场上买羊了?”王吉双的妻子也起来了,看见哈力克正往院里的木桩上拴绳子,不解地问。

  “这两只羊是送给你们的,我都养了好几个星期了。今天给你们送过来,养到明年春节,孩子们都回来了,你们就不用到外面买羊肉了,自家养的羊吃着香。”哈力克乐呵呵地说。

  王吉双鼻头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这个打小就在一个炕上吃、一个炕上睡,穿一条裤子长大的好兄弟,有啥好事总是最先想到他。王吉双把手伸进裤子口袋,掏出600元钱。

  “哥,你这是干嘛?瞧不起我。我们这么多年的关系了,你给我帮了那么多忙,我送两只羊给你,难道就是为了你给我钱吗?这成什么了?”哈力克生气地别过头去。

  王吉双祖籍甘肃,母亲早逝,3岁那年,父亲带着他来到新疆,辗转到了库木托喀依村落了脚。当时没有住处,好心的维吾尔族村民收留了这对父子,从那以后,父亲出去打工,王吉双就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玩,有了很多小伙伴。

  “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那时候,村里的人家我基本上都住过。”王吉双说。

  23岁那年,王吉双的父亲因严重的胃病,疼得下不了床,就在他一筹莫展时,村里组织村民为他家捐款捐物,小时候的伙伴们都来帮忙,在大家的轮流照顾下,王吉双的父亲转危为安。

  这些事,王吉双一直念念不忘。后来,他回到甘肃娶了亲,带着妻子回到新疆,两人承包土地种棉花。王吉双好学,他一边自己研究,一边向别人请教,慢慢的他家棉田的产量越来越高。王吉双家是村里第一个买拖拉机、第一个买电视机的,每天傍晚,村里的人早早地集中在他家院子里,他和妻子备好茶点,把电视机搬出来放在院子里的小桌子上,和大家一起看。村里谁家需要用拖拉机,王吉双连人带车去帮忙,不收一分工钱。

  这些年来,他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手把手教村民们种植棉花的技术,带着村民们去买农资。谁家遇到经济困难,他都会借钱帮助。

  很多时候,借了钱的村民往往要好几年才能还清欠账。王吉双从来不催,遇到确实困难的家庭,他会将欠账一笔勾销。“小时候如果没有村里人收留我们父子俩,我们早就饿死了。”王吉双说。

  “没有这些乡亲帮衬着,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啊。我的根在新疆,这才是我的家乡,这里有许多好乡亲,如果让我离开这里,我肯定不愿意,舍不得!”王吉双笑着说。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