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一家到富大家——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农民黄亮创业思路之变

2018年08月06日 12:23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8月4日在位于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十二户西路的天源风光家庭农场,黄亮正忙着整理花草,提升院内环境。

  乌鲁木齐晚报讯(记者宋建华摄影报道)17岁就外出打拼,凭自己努力开了34家抓饭连锁店,其中3家分别位于上海、重庆和成都。如今,这位从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走出去的农民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回到农村承包了千余亩土地,带动百余户乡亲致富。

  这位农民就是米东区柳树庄村村民黄亮。他的经历,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三农”发展带来的从富一家到富大家的农民创业思路之变。

  富一家

  农村娃开了34家抓饭连锁店

  一副近视眼镜,晒得黢黑的皮肤,笑起来有些腼腆。8月4日,当记者见到黄亮时,他正在米东区十二户西路的天源风光家庭农场忙碌着。

  农场有垂钓区、采摘园、特色养殖区,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光旅游。

  说到自己的创业经历,34岁的黄亮说,这跟自己父亲有关。

  改革开放后,农村兴起了打工热;1986年,中央“一号文件”规定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城务工经商;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改革迎来新高潮,东部沿海城市出现大量劳动力缺口,大量农民工流入城市。

  黄亮的父亲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外出打工。“老爹每次回来,都能带回来好吃的好喝的,那时候感觉打工太好了。”黄亮说,

  2000年,中国加入WTO,用工需求增多,更多农民外出打工。当年,黄亮初中毕业之后考入中专,为了供弟弟上学,他打算外出打工。

  在工地当小工、去水泥厂扛水泥、到餐馆当服务员……累和苦,但黄亮一直在坚持,他处处留心创业机会。

  2009年,黄亮打算开一家抓饭馆。从未做过抓饭的黄亮从吃抓饭做起,半年时间,黄亮吃了150多家抓饭,摸索出了做抓饭的门道:牛羊肉要新鲜,大米要东北大米,肉和米要分开加工,调味料要自己配置。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出了重要部署,各地出台了众多支持农村青年到城市创业政策。当年,黄亮从米东区申请到了5万元农村青年创业贷款,他拉上一个朋友,两人在米东区开了第一家羊娃子抓饭馆。

  万事开头难,黄亮的抓饭馆生意一般。2013年,一直合作的朋友退出了抓饭馆生意,但他依旧没放弃。

  2014年底,人气积累让黄亮的店面生意开始红火,经常是一座难求。

  “一家抓饭店能火,就能火一片”,黄亮开始走连锁化道路。2015年初,在米东区政府的支持下,黄亮的第一家连锁店在老华凌市场开业,年底,黄亮第一家疆外连锁店开到了重庆。

  富大家

  发展休闲农业带领乡亲致富

  开抓饭店时,黄亮没忘了乡亲们。连锁店在增多,黄亮定下的规矩没变:主要原材料由他提供,而这些原材料都是从米东区农村采购。

  黄亮还一直鼓励农民到连锁店打工创业,如今,他的连锁店农民工比例占40%左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并着重培养职业农民,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米东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休闲观光体验农业,打造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听说邻村要流转400多亩耕地和鱼塘后,黄亮当即就接手。

  黄亮说:“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国家政策好,回去错不了。”

  经过半年多的打造,黄亮将这里建了垂钓区、采摘区和禽鸟区,还修了一个大型保鲜库,并打造了容纳500多人的接待中心。

  如今,天源风光家庭农场成了乌鲁木齐市民休闲采摘、亲子活动的首选。

  建农场时,黄亮用工全是当地村民,并鼓励村民成立合作社,为自己提供农副产品。

  如今,天源风光家庭农场吸纳了四个合作社和百余户村民加入。

  今年开始,米东区还着力打造千亩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黄亮计划将农场面积扩大到1000亩,除加大胡萝卜、洋葱种植面积外,还将建一个大型牛羊育肥基地。

  黄亮说,这是为自己的“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企业”抓饭中央厨房做准备。

  按照规划,在中央厨房内,做抓饭的原材料由农场合作社提供,为门店提供处理好的羊肉、胡萝卜、泡好的米等,门店按比例直接下锅即可。

  黄亮说,农场面积扩大后,受益农民将扩大到200余户,并带动当地洋葱、胡萝卜种植及畜禽养殖产业。

[责任编辑:罗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