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新疆质监系统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2018年08月08日 09:29   来源:新疆经济报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王兴瑞 通讯员陈硕报道)在“放管服”改革中,质量监管如何处理好积极“放”、从严“管”和有效“服”的关系?近年来,全区质监系统在持续推动简政放权的同时,将质量监管由重事前许可转移到重事中事后监管,在“一放一管”中不断提升质监服务能力。

  持续推动简政放权

  从今年7月10日起,新疆电线电缆、耐火材料等17类工业产品的生产许可审批时长,从原来的30个工作日之内缩短到了10个工作日之内。在新的机制下,企业只需在网上提交“一单一书一照”,符合要求即可发证,而且审批和发证工作都在网上进行,取证审批程序明显简化。

  这是新疆质监系统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区质量监管审批项目由过去的44项精简到10项,取消了3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终结。特别是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管理类别由60类压缩到现在的38类,同时将28类特种设备人员资格认定、除移动式压力容器外的所有的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和部分计量标准考核下放到地州市县。

  “不简政放权,‘放管服’就成为一句空话。”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张剑说,“下一步,自治区质监系统将继续取消、合并、委托、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总体要求是‘凡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统一规划,能取消、能下放的,一律取消下放,不打任何折扣’。”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压缩或简化审批程序并不是要放松管理,恰恰相反,要通过有序地“放”实现更加高效地“管”,这也是“放管服”改革的核心所在。张剑说:“我们大力推进质量监管由‘严进宽管’向‘宽进严管’转变。”

  “宽”和“严”顺序的变动,背后是管理思维的转变,即质量监管要由原来的注重“事前许可”转变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以“双随机、一公开”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机制来说,目前,自治区质监局对列入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计划的所有产品均采取这一机制,随机抽取被抽查生产企业、随机选派抽样人员、及时公开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有效促进了自治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公正性、科学性。

  此外,自治区质监局还与相关部门和单位联合,建立和完善信用监管长效机制,通过建立“质量失信名单”等形式,倒逼企业增强质量意识,提升诚信经营水平。

  提升质监服务能力

  “放管服”最终落脚点在“服”上,即以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全区质监系统也在“服”字上下功夫。以前,自治区质监局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含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计量标准考核、计量授权、计量器具型式批准5类行政许可事项分散在4个部门,现在将它们集中到一个部门,实现了“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集中管理。

  继2016年行政审批系统上线运行、2017年纸质证书免费邮寄送达的改革实行后,今年,自治区质监局又推行了电子签章和电子证书,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与此同时,按照国家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有关要求,全区质监系统快速取消或停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收费等3项涉企收费,每年涉及金额2亿多元,质检、计量、特检3个技术机构市场性涉企收费下降30%,为企业减免费用3000万元左右。

  “不能因为‘放管服’改革不到位,影响营商环境,制约企业发展。”张剑说,“下一步,全区质监系统将继续通过落实行政审批集中管理、‘先证后核’和‘一企一证’改革、建立政务办事‘最多跑一次’地方标准等措施,提升质监服务能力。”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