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21日 10:32 来源:新疆日报
张媛(左)为观众讲述老兵故事。图片由本人提供
新疆日报讯(记者黑宏伟报道)8月8日清晨,参加“京和家庭一家亲”活动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47团的张媛,注视着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缓缓升起。“去年,一面曾经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的国旗送到了我们纪念馆保存……”国旗升起后,张媛与同行的伙伴分享“国旗的故事”。
自小生长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张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馆讲解员。
说起与国旗的故事,张媛的话匣子打开了。2017年12月22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68周年纪念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来到47团,送来这面曾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这面五星红旗是伟大祖国的象征,是各民族团结的象征,它代表着祖国对边疆人民的关心。”张媛说。
在47团驻地举行的赠旗升旗仪式上,张媛的爱人詹晶磊担任升旗手,他们在红色基地老兵精神的滋养下收获了红色爱情。
2007年大学毕业后,张媛并未回到自己的家乡47团,而是去广州打拼,月工资近万元,还在广州买了房。张媛想着多多挣钱把父母接到广州一起生活,但是父母坚决不离开生活奋斗了大半辈子的47团。
2013年初,张媛的父亲双目几近失明,母亲心脏手术需要照顾,远在广东工作的张媛心急如焚,为了能陪伴和照顾父母,她回到了47团。
张媛说,“当时很纠结,父亲就跟我讲他刚来支边的各种不适应,比起他们那个年代,现在条件好多了,应该好好建设自己的家乡,讲好老兵故事。”
张媛牢记父亲的教导,凭着对老兵精神的敬仰和标准的普通话,在47团纪念馆担任了解说员一职。张媛说:“自从担任了纪念馆解说员,我更加热爱兵团,敬佩老兵精神,更加理解父母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也坚定了留在团场的信心。”
每当讲解到支边青年内容的时候,张媛总会指着纪念馆墙上一张全家福照片自豪地说:“左边是我的汉族爸爸张国强,多才多艺的安徽支边青年;右边是我的维吾尔族妈妈,能歌善舞、勤劳善良;站在最前面的是小时候的我,我就是民族团结和老兵精神滋养下的花朵。”
“有很多老知青,听我讲述完故事以后,握住我的手掉眼泪,谢谢我把他们的故事讲给别人听,我也跟着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感动着。”张媛说。
张媛一腔热忱倾注于纪念馆的讲解事业,用情讲述老兵故事,用爱感染听众。张媛培训新讲解员的时候总是说,“讲好老兵故事,一定要热爱我们的团场,热爱我们的前辈们,把他们当年的事迹传承下去。”
“每天早上,当我穿上整洁的服装,面带微笑,来到纪念馆时,我的心情格外舒畅,因为我可以零距离感受英雄部队穿越塔克拉玛干‘死亡之海’解放和田的场景,感受沙海老兵光荣传统,我的灵魂在这里得到升华。”张媛说。
自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馆开馆以来,张媛每年累计讲解600场次,参观人数3万人次,几年来累计15万人次以上。
“我感觉自己和纪念馆融入到了一起,每当我看到这些黑白老照片,都会把老兵精神和支边青年的艰辛故事,讲述给别人听,我觉得这是一个伟大的事业。”张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