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普长寿民俗文化村:化茧成蝶绘新景 如诗似画醉秋风

2018年08月28日 22:31   来源:天山网原创

  引言:泽普,位于巍巍昆仑山下,滔滔叶尔羌河畔。因昆仑山冰川雪水的滋润,这里自古树木成荫、阡陌纵横、良田成片,处处清秀妩媚、充满灵性,宛若江南水乡。

  在这南疆水乡,隐藏着一个古村落——长寿民俗文化村,因为原生态的田园风光、长寿文化,古朴小村渐渐为世人所知焕发新生机,成为许多城里人养生养心向往的去处。

游客在长寿民俗文化村跳麦西热甫。

  天山网泽普讯(记者王娜摄影报道)长寿民俗文化村位于泽普金湖杨景区内,四面环水,绿树成荫。8月27日,经过前一天的细雨,村里的空气更加潮润清新了,一波一波的游客,鱼贯进入景区。

  田园风光美如画

  进入景区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几十米长的木吊桥——金索桥,桥下叶尔羌河汩汩流淌,桥的那一头是密密的树林,再远处就是昆仑雪山。据说天气好的时候,游客走在金索桥上能看到“碧水在桥下,雪山映水中”的奇景。

  穿过金索桥,沿绿树夹道的乡间小路走去,游客能领略百亩荷塘、沙枣长廊、知青记忆文化苑、金湖泛舟的美景,或者顺道去跑马场体验一把纵马扬鞭的激情。最美妙的莫过于搭乘马车,听着嘚嘚的马蹄声和清脆的铃铛响,一路赏景抵达村中心的长寿街。

  长寿街长1000来米,街两旁都是普通民居,清一色深土色平房,房顶建有凉亭,门前有一条水渠静静流淌,由一座座小拱桥连接人家和马路,拱桥旁是爬满绿叶的葡萄架。在这样漂亮的房子里,村民们经营着农家乐、杂货铺、土陶坊……顾客络绎不绝。

  在长寿街中央的小广场上,几名民间艺人正在尽情奏乐起舞。乐声节奏鲜明、旋律欢快,吸引了很多游客加入艺人的队伍一起尽情舞蹈,有游客跳到忘情时,情不自禁和老艺人斗起了舞,周围游客则随着节奏欢呼鼓掌。

  走出长寿街,映入眼帘的则是连绵密林,中间座落着一排排农家小院,家家门口有几亩地的果园,里面的核桃、梨树、枣树正果实累累。果树下套种着西红柿、茄子等等蔬菜,鸡鸣犬吠声不绝于耳。比起长寿街上的热闹,密林深处的人家显得清幽闲适,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游客在景区内泛舟。

  乡村新貌醉人心

  金湖杨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国军介绍,在全国第4次人口普查中,泽普县80岁以上老年人达120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62%,100岁以上的老人16人,被称为“长寿之乡”。长寿民俗文化村属于泽普县国营林场管辖,目前有86户、386人,70岁以上老人有10多位。

  2012年,泽普县借助上海援建的东风,升级金湖杨景区,以长寿为主题打造长寿民俗文化村,请来上海规划设计院专家进行规划,以“古朴、温馨、休闲、舒适”为特点,改造居民家的围墙、廊檐、葡萄架、大门,重建房屋。

  长寿民俗文化村建设过程中,坚持“人不离户,户不离村”的原则,不进行大规模拆迁、迁移,结合每家每户的愿望和特长进行设计,做到户户有特色、人人搞经营,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从餐饮业、农产品销售、工艺品销售、马车服务业等方面增加就业渠道。

  经过几年的运营,长寿民俗文化村成为人们游南疆的必到之地。2018年5月以来,游客人数达38.8万人次,比2017年同期增长30%,很多内地旅行社慕名到此踩点新开线路。

  经过亲身感受,湖北翱翔国际旅行社新疆市场负责人宋佳鑫认为,长寿民俗文化村值得一游,他们的旅行社已计划于10月10日组建首发团,目前报名的游客已达300余人。

  长寿民俗文化村人气爆棚,直接受益者是村民。目前村里有5户村民在经营农家乐,20人从事民间手工艺品制作,其他服务人员达到30人,全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126人,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

  村民努尔其曼 · 吐鲁普在村里经营农家乐,每天营业额在3000元到5000元,一年能存款10多万元。“党和政府在发展旅游业上投入大量资金,给农民创造了很多挣钱的机会,我们感到特别幸福。”努尔其曼说。

村里景观。

  长寿文化随处见

  很多游客到长寿民俗文化村是冲着“长寿”这块金子招牌,湖南游客方淑琴就是其中一位。

  方淑琴带着86岁高龄的母亲,在长寿民俗文化村看街景、跳麦西热甫、寻访长寿秘诀其乐融融,尤其是随处可见的长寿文化,更让她们感觉村子名副其实。

  “这里的长寿文化和自然景观相融合,在显著位置能看到喜庆的‘寿’字,在游客必经的地方能看到养生知识宣传栏,还可以品尝长寿宴,这些都满足了我们探寻长寿秘诀的好奇心。”方淑琴说,尤其是看到90岁的老人仍在赶马车,非常激励人。

  这位90岁的老人叫阿吾孜 · 阿迪力,是长寿民俗文化村年龄最长的人。老人身板硬朗,留着漂亮的山羊胡子,高高的个头,腰只略微有点弯,眼不花耳不聋,走路带风,思维清晰。

  阿吾孜老人说,他年轻时喜欢养马、参加叼羊比赛,年纪大了以后不能参加激烈的体育赛事,正好赶上长寿民俗文化村景区需要马车夫,他就拉上自家的高头大马,用政府补贴的5000元钱,制作了一辆漂亮的马车,每天赶马车拉游客在景区游玩。而老人赶马车穿行在林荫道上,也成为长寿民俗文化村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份赶马车的工作平均每天能为阿吾孜老人带来150元钱的收入,但是老人说他赶马车不是为了赚钱,纯粹是出于兴趣。由于阿吾孜老人是村里最年长的人、最年长的马车夫,很多游客慕名专门坐他的马车,一边坐车一边问他保持健康长寿的秘诀。

  阿吾孜老人总是笑着说,庄稼人没有刻意养生,就是每天早睡早起、作息规律,吃五谷杂粮、坚持劳动、心态乐观,就这样不知不觉活到了90岁。

  8月28日中午,微微秋风中,阿吾孜老人拉乘一车上海游客来到长寿街,看到游客被小广场上的麦西热甫深深吸引,老人也乘兴和游客走进老艺人中间,高高兴兴跳完一曲才登上马车继续干活。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长寿民俗文化村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路上走出一条康庄大道,村民们都在为家乡振兴贡献着力量,他们相信在党的好政策指引下,家乡会变得更美,日子会变得更好。

  90岁的阿吾孜老人牵马回家。

农家乐老板在做烤鱼。

[责任编辑:金佐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