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民县吉也克镇窝尔塔吉也克北村成功摘贫困帽

2018年09月11日 15:41   来源:塔城日报

  天山网讯(通讯员王高升 宋君芳 刘灵利报道)裕民县吉也克镇窝尔塔吉也克北村,2014年被确定为自治区重点贫困村。驻村工作队进驻,给村里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增收脱贫扎实推进,成效显著。

  窝尔塔吉也克北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全村119户327人。人均水浇地10亩,户均庭院4亩,全村劳动力200余人。

  多年来,该村耕地面积大,村民长期固守在土地上,主要经济来源全靠种地。

  前几年,玉米市场价格好。于是,全村都种玉米。近年来,种玉米投入一年比一年多,收入一年比一年少,但村民仍都种玉米。

  今年以来,在行署办公室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激活该村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通过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发展庭院经济和促进转移就业等措施,成功实现了脱贫摘帽。

  土地流转四两拨千斤

  “许哥,你的土地经营权入股协议签了吗?”村民王宏问。“签了。你呢?”村民许生福反问道。“分红有保障吗?”“看来你还没转过弯来。工作队开会讲得很明白了,流转土地投资少,效益好,分红少不了。”这是3月26日该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时,两位村民的对话。

  2018年,该村共流转土地2500亩,预计每亩可分红800元。

  工作队队长李铁钢介绍说,工作队花大气力推进土地流转,既要让村民直接分红增收,还要围绕种植业发展养殖业,拉长产业链,让村民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上间接增收。

  同时,通过土地流转解放劳动力,为庭院经济和转移就业创造条件,土地流转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小庭院成增收聚宝盆

  场景1:首都北京八星皇宫酒店。几位客人正在享用牛排。一名外国客人用生硬的汉语问服务员:“这是什么牛肉这么好吃,多少钱一盘?”“这是黑安格斯雪花牛肉,每份200克,688元。”

  场景2:乌鲁木齐市竹溪壹号酒店。“服务员,给我们上一盘‘凉拌杜红’!”“不好意思,我们每天只提供10盘,已订完了。”“什么情况?”“杜红是有机蔬菜新品种,供应量很少……”

  殊不知,黑安格斯牛和杜红就是出自窝尔塔吉也克北村村民的庭院。

  土地流转后,村民袁保刚在家种杜红3亩,一年种四季,亩产600公斤,每公斤10元,收入2.4万元,市场供不应求。

  和袁保刚一样,村民梁建民土地流转后,腾出手来发展养殖业,今年出售黑安格斯牛100多头,每头1.5万元,收入150余万元。他的牛肉进了北京、上海的高档酒店。

  现如今,该村庭院经济悄然迎头赶上,成为村民增收的新渠道。

  目前,全村发展庭院经济的村民达到了50多户,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巴什拜羔羊、有机蔬菜、石研36号天椒等,这些都是庭院养殖、种植的主要品种。

  “小院子现在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了。”老村委会主任王作才说。

  再就业实现持续增收

  窝北村除了土地优势外,劳动力充足是另一突出优势。工作队为每位劳动力建档立卡,并根据年龄、喜好、能力和家庭情况进行分类培训,“量身打造”,引导和帮助村民再就业。

  村民厚成东,42岁,家里5口人。今年,他把60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后,通过培训学会了铲车驾驶技能,现在月工资5000元,一年收入5万多元,加上土地流转分红的4.8万元,一年下来,实现收入近10万元。

  他高兴地说:“土地流转后,我有时间和精力学技术,实现‘再就业’后,家里人均收入比村里人均收入增加了近5000元。”

  工作队副队长赵泓至说:“在就业过程中,需要技术的,工作队邀请专家现场授课、指导,需要资金的,工作队协调银行贷款;需要政策的,我们多方协调争取。”

  目前,全村200多名劳动力,分别在合作社、庭院经济、农资营销、外地企业等多个领域,通过再就业实现了持续增收。

  据了解,2017年,该村人均收入12568元,比2014年增加5468元;村集体收入23万元,比2014年增加12万元。今年,预计人均收入15000元左右,村集体收入30万元。

[责任编辑:翟文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