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12日 13:07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通讯员唐红梅 李承报道)居家养老、私人定制化服务……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开启多形式特色养老新模式。
居家养老灵活多样
近日,在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区)火车西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日间照料中心,负责人刘洪付正陪着几位老人在聊天、唱歌。这些老人每天一早由家人送到这里,下午再由家人接回去,中午在这里就餐,全天有专人陪伴。
在刘洪付陪伴的老人中,84岁的职怀海是“常客”,从今年3月1日开始,他几乎每天都在这里度过。
“在这里住着特别好,孩子们都放心。”职怀海老人说,自己患有哮喘,有时还需吸氧,身边不能无人,而孩子们工作都很忙,不能全天候陪伴。在得知这里可日托后,他让女儿将自己送来,每天除有营养合理搭配的饭菜之外,还有人陪伴,也有活动室、阅览室,生活很有乐趣,想回家时十几分钟就回去了,也可以住在这里。
刘洪付介绍,该养老服务中心属于“公建民营”养老服务,6层楼由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区)提供,运行半年多来,每天可接待30余名老人,适时提供日间照料、老年饭桌、居家养老特色定制等有偿服务,符合条件的老人可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目前,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区)有2家民办养老机构,可提供205张床位。
前不久,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区)在全市率先开启“公建民营”养老服务新模式,投入近800万元,完成两处老年养护院建设。据该区(头区)民政局社会福利事务处负责人介绍,政府提供硬件,引进了两家社会组织承担运营,投入使用后可提供养老床位138张。
目前,这种日托社区养老模式已经在乌鲁木齐市56个社区推广。不仅如此,近年来,乌鲁木齐市还在探索推广定制化养老、互联网+养老等多种养老模式。
定制化服务周到便捷
在火车西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不仅可对老人日托,还有多项定制化服务,打电话可预约每日三餐的配送服务、家政、逛街、买菜、陪聊等各项私人定制化服务。在该中心的居家养老指挥调度中心,火车西站片区上千名老人的基本信息已录入,其中包括老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身体状况等。
“一些老人不愿意走出家门,但只要通过按一个按钮,我们就可以定位到老人家,解决他们的各项需求。”刘洪付介绍,老人可依托手环、定制老人机或者与座机连接的服务器与指挥中心取得联系,任何一项服务都可以送上门。
据了解,火车西站片区老龄人口居住较集中,附近又无养老院。因此,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区)在该片区试点打造集居家养老指导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以及民营机构参与运营的“3+1”居家养老一体化服务基地,最终形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乌鲁木齐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还将进一步探索智慧养老等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手段,为老人提供更多便利化的服务。
“医养结合”养心养身
8月1日,在卫星广场旁的中开老年公寓活动室,50余名老人围坐在一起,志愿者和护理人员带着老人们一同唱歌、做游戏。这家老年公寓依托自治区中医院开发区分院的医疗资源,属于“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而这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几乎每天会举行,丰富了老人们的精神生活。
78岁的肖玉萍和患有脑梗的老伴已在这里居住两年多时间,除了可以在这里方便就医之外,还可享受到热情服务。肖玉萍说,去年12月,老伴身体突然不舒服,当时护理人员就带老伴到楼下就医,得到了及时救治。此后,医生也经常上楼了解身体和心理状况,让自己和老伴能够在这里安心休养。平时,还经常有志愿者、社会爱心人士等人员前来慰问和表演节目,让老人们不会感觉与社会脱节。
“很多老人虽然身体得到了救治,但还需要心理上的关怀。”中开老年公寓主任李晓慧说,在这里,楼下的值班医生也负责公寓值班,随时对老人的身体和心理进行关照。该公寓新建的养护院也已进入装修阶段,除依托中医院的医疗资源外,会对老人增加更多的人文关怀服务。
据了解,在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区)白鸟湖新区,全疆首家大型养老综合体——新疆维泰养老社区,已经基本完成养护楼、老年公寓、适老住宅等建筑的土建工作,预计年底前投入使用。届时,该社区将根据老人的不同需求提供5大类、40小类、115项全方位服务。
近年来,经开区(头区)乃至乌鲁木齐一直在探索推广定制化养老、互联网+养老等多种养老模式。乌鲁木齐市出台的《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明确到2020年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5-40张,护理型床位比例达到30%。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同的多形式照料服务推进养老模式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