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一村一品”谋发展美丽乡村入画来

2018年09月19日 10:17   来源:新疆经济报

  编者按:近年来,我区各地在精准扶贫过程中“量体裁衣”,按照“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思路,采取多种经营管理模式,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项目,已形成蔬菜、苹果、红枣、石榴、葵花籽、海棠果、中草药等规模化种植,使每个村都拥有一个发展水平较高、特色优势明显的农业主导产业,走上乡村振兴特色发展之路。

  乌什县:“一村一品”扮靓美丽乡村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于熙报道)远近闻名的“电商核桃村”阿克博孜村,农家乐生意红红火火的色日克阿热勒村,番茄种植渐成规模的托万克和田村,酸奶网上售卖火爆的苏依提喀村……

  近年来,乌什县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壮大规模农业的重要手段,全力抓实特色种植、特色林果、特色养殖。

  特别是今年1月,乌什县召开的“聚焦2018·深度贫困村发展蔬菜合作社现场推进会”,阿克托海乡、亚科瑞克乡、前进镇、阿恰塔格乡、阿合雅镇等深度贫困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及生产种植基地的发展,都让乌什县“一村一品”的发展态势提速,并为推进精准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9月17日,记者从乌什县委获悉,眼下,乌什县“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已全面铺开,46个深度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正实施蔬菜订单生产脱贫增收工程。目前,46个深度贫困村已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45个,吸纳以贫困户为主体的社员3000余人,并建立以大田为主的蔬菜生产基地,主要以茄子、辣椒、西红柿等常规蔬菜为主。

  “‘一村一品’正助力加快群众脱贫步伐,带动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乌什县奥特贝希乡苏盖特力克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阿布都沙拉木·库尔班说,他们村的50亩大蒜已销售完了,剩下的莲花白和西红柿正在销售中,80多户社员脱贫应该不成问题。

  而在乌什县奥特贝希乡阿拉萨依村,一个投资500万元、占地2000平方米的馕食品厂,让穆然丁·买买提等村民搭上了“精准扶贫”快车。穆然丁在这个厂里负责烤馕,他和其他在这个厂里工作的村民一年至少有2万元收入。

  在打造“一村一品”的过程中,乌什县在主导产业不断壮大、规模化经营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实行“一村一品”差别化、规模化策略,这让一些村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影响力不断加强。比如阿恰塔格乡鼎力手工艺精品专业合作社的手工艺品、阿合雅镇努尔比艳服饰手工艺制品厂的服饰等各具特色的扶贫产业,为村民增收致富打下了基础。

  推进“一村一品”助脱贫的同时,乌什县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如今,百姓大舞台、文化墙建设等公共服务设施已成为乌什县各乡村的“标配”。

  随着多个“一村一品”专业村的快速发展,乌什县各族群众日子也由此变得“甜”起来。

  巩留县:量体裁衣打造“一村一品”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任华 通讯员顾雪报道)“我家6亩蜜脆苹果树的成活率在90%以上。政府免费栽种、免费提供防护铁丝网,我家负责浇水、施肥、管理,现在蜜脆苹果长势很好。”9月16日,巩留县牛场巴本库热队职工胡万明说。

  今年初,为改变种植结构单一、村民增收渠道少的难题,巴本库热队给有种植意愿的职工免费发放果树苗,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目前,巴本库热队已种植蜜脆苹果1500亩,为群众增收致富拓宽了路子。

  近两年,巩留县结合实际情况“量体裁衣”,采取党建引领、能人带动、产业驱动、困难群众参与等模式,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目前,已形成露地蔬菜、中草药、制种玉米、温室油桃、特色林果等规模化种植,广开农牧民增收致富门路,使每个村都拥有一个发展水平较高、特色优势明显的农业主导产业。

  巩留县塔斯托别乡英买里村产业结构单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较多。今年村“两委”在张家港市援疆工作组的支持下,采取“党支部+合作社+社员+企业”模式,成立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推广种植黄芪、金银花等36种高效中草药作物。目前,该村中草药种植基地已具有一定规模,成为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

  英买里村还成立新春土地股份制合作社,现在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187人、低保户97户107人。“今年,我把承包的20多亩地以每亩500元的价格全部流转到合作社。我再到合作社打工,每月工资3000多元,日子好多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刘红芹说。

  英买里村村委会主任杨俊林介绍,除了支付每亩500元的承包费用之外,合作社还每年拿出纯收入的10%给村民分红。种植过程中,合作社随时跟进,提供技术指导,帮助村民开展服务管理工作,从源头上提高中草药质量。

  “预计明年村里土地流转规模将达到5000亩。今后,村‘两委’将进一步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将小农户引领到现代农业的轨道上来,全面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并将中草药打造成村里的品牌,让更多村民实现增收。”杨俊林说。

  能人带动也是巩留县打造“一村一品”的一个有效方式,辣椒种植一直都是羊场种植户增收的主导产业,职工杨智成种植露地辣椒已经近20年了,成为远近闻名的“土专家”。生活富裕的他没有忘记乡亲们,联合有种植辣椒意愿的职工成立合作社,抱团闯市场。现在,羊场已发展露地辣椒种植上千亩,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奇台县: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张治立报道)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的奇台县是全国优质小麦之乡。提到奇台,人们首先会想到奇台面粉、奇台拌面、奇台蒸饼、奇台纯粮酿造的古城酒。在当下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型过程中,奇台县各乡村不少新兴产业应运而生,并逐渐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之势。

  近日,记者参加奇台县美食文化节时注意到,长长的“乡村特色展区”和“美食小吃展区”吸引着游客眼球。

  “我们村建起葵花籽加工厂后,本村及周边村种的葵花籽不愁卖了。加工厂从种植户手里收购的葵花籽经过分拣加工和包装后,以每公斤18—20元的价格销往内地。”奇台县西北湾镇柳树河子村村民王义亭说,该村销售瓜子时,注重绿色有机和品牌推介。一粒普通的葵花籽,从种到收每个环节都植入了新时代农民的生态理念。葵花籽变身商品瓜子时,不再用锅炉带动的炒货机,而是电炒机。

  地处沙漠边缘的奇台县西地镇,因地势平坦、灌溉方便非常适宜农作物生长。前些年,农村的致富带头人多为小麦种植大户,如今特色种植户更受农户们关注。西地镇旱沟村村民张吉仁带头种植枸杞,渐渐成为一项特色产业。

  种植枸杞不像种植粮棉作物,当年不能见效,但见效后收益可观。张吉仁种的枸杞苗已长到第3年,每亩可采摘500公斤枸杞,纯收入达2500元。经过品牌化包装后,枸杞的附加值就更高了。

  “我们村成立了枸杞种植专业合作社,下一步将开发枸杞干粉等高端产品,带动更多的农户种植枸杞增收。另外,种植枸杞的生态效益也十分明显,枸杞苗起到了防沙治沙的作用,在灌溉上比种小麦节水50%左右。”张吉仁说。

  奇台县吉布库镇属上山丘陵地带,吉布库镇涨坝村村民张玉贵利用当地的党参、当归、贝母等山花资源,做起了养蜂产业,原生态的山花蜜供不应求。吉布库镇达坂河牧业村因为交通不便,牧民收入单一,“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帮牧民成立草畜联营合作社,牧民通过养殖和售卖马奶、驼奶增收。

  半截沟镇中葛根村村民种植海棠果、加工海棠果干,让原来不起眼的野果成了致富的“金果”;七户乡农民在山窝窝里种植的土豆,被落户于此的企业加工成优质粉条;五马场哈萨克族乡有的村打造哈萨克族布绣产业,有的村做起哈萨克族美食产业,有的村成立养牛合作社,让定居牧民在家门口就业;碧流河镇一些农民种起了杂粮,再用石磨加工成特色有机面粉……随意走进奇台县某个乡镇的某个村,都能发现悄然兴起的特色产业。

  喀什市阿瓦提乡:特色种植助力精准扶贫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张艳芳报道)这段时间,喀什市阿瓦提乡亚尔贝希村村民库尔班·伊斯拉木每天都要去村里的石榴园里转一转,看到又大又红的石榴挂满枝头,他心里乐开了花。

  今年49岁的库尔班种植了2亩石榴,由于地少,他从1991年开始做石榴批发生意。把村里的石榴收购后,卖到乌鲁木齐的水果批发市场。

  “这几年,乡里推广科学种植技术,不断加大水肥投入力度,农家肥施到地里效果特别好。”库尔班说,“乡里有林果业服务队,对施肥、浇水、修剪、病虫害防治等进行专业管护,让石榴的品质越来越好,我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家里还盖起了新房。”

  阿瓦提乡林果种植多样,现已建立石榴生产基地7528亩,红油桃生产基地6237亩,红枣生产基地33017亩,杏生产基地2318亩,在林果产业发展上,“一村一品”优势明显,林果种植规模达49557亩,产量达2万多吨。

  “阿瓦提乡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这里的水果,尤其是红油桃、石榴,脆甜爽口,特别好吃。”喀什市阿瓦提桃子之乡农副产品保鲜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依马穆江·台外库力说,合作社位于阿瓦提乡亚朗村,成立于2010年,现有社员100余人。

  阿瓦提乡还充分利用林果业产业优势,依托电商服务平台,积极引导有实力的电商企业加盟参与营销,先后有维吉达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喀什曙光国际商贸物流有限公司等企业加盟销售。目前全乡已建立1个电商服务中心和18个电子商务销售点,形成了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包干预订销售和原有渠道销售为一体的“电商+合作社+农户”共赢的销售模式。同时,在全乡11个农产品产地进行视频监控,记录瓜果生长全过程,建立诚信体系。

  “通过电商平台,我们社员种植的水果不仅销往乌鲁木齐、伊犁等地,还卖到了广州、上海等内地省市。我们还将一部分水果加工制作成果酱、果汁、罐头等,直供全疆各大超市。”依马穆江乐呵呵地说。

  阿瓦提乡同时给予贫困户每亩300元的补助,用以解决贫困户对林果业自主投入乏力,导致有机肥投入不足,影响果品产量和质量的问题,并在生产中给予全面深入的技术支持,预计今年贫困户人均林果业收入可达2000元以上。

  “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市场前景这么好,大家的种植积极性特别高,香甜的果子已成为大家增收致富的希望。”依马穆江说,“今后我们会和社员一起努力,让这些优质水果真正成为大家的‘致富果’。”

  记者手记

  以“一村一品”促进乡村振兴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于熙报道)从北疆到南疆,从平原农村到高山牧场,发展“一村一品”的热潮,眼下正伴随着脱贫攻坚,在全疆掀起。

  实践证明,发展“一村一品”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也是当前推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加快“一村一品”建设,可以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场攻坚战奠定扎实基础。

  令人欣喜的是,在南北疆农村,现在通过“一村一品”建设,出现了村社互动、村企对接等组织方式,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多主体共进共赢、合作发展,逐步形成了相互交织的运行机制。这极大激发了新疆各地农村内生动力,以及农民的创业热情,让农民兄弟更好地认识了自己所在农村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能,使农民在开发特色产品过程中,学到了先进的种养技能、加工技术和营销技巧,进而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近年来,在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创建评选中,新疆经常有村镇获此殊荣。仅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绰霍尔镇博斯坦村(水稻),特克斯县乔拉克铁热克镇阿克铁热克村(特克斯苹果),伊宁县阿乌利亚乡阿乌利亚村(民族刺绣)就榜上有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任务艰巨且繁重。特别是南疆贫困地区作为新疆脱贫攻坚主战场,发展“一村一品”有极大的空间。我们应注重地域特色,尊重市场规律,在“一村一品”建设中,努力引导贫困地区发掘优势资源,然后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尽力做到各具特色,不尽相同,如此才能让产品具有旺盛的市场潜力和生命力。

  我们相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新疆各族农牧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然得到极大激发。而“一村一品”建设,也必将在新疆广大农村释放强大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王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