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工作能手】温暖百姓心头的一盏灯

——记富蕴县国税局驻克孜勒希力克乡萨尔托海村工作队副队长马肯·木拉提汗

2018年09月19日 18:32   来源:天山网原创

  天山网讯 一提起富蕴县国税局驻村工作队副队长马肯·木拉提汗,萨尔托海村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有人夸他是以心换心的“自家人”,有人说他是为民服务的“贴心人”,有人赞他是默默奉献的“孺子牛”。今年驻村以来,他一心扑在岗位上,把心放在农村、把情系于百姓,像一盏温暖的灯,照亮温暖群众。

  当好村民致富的“向导”

  萨尔托海村距离县城130公里,全村306户114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8户457人,耕地面积2670亩,人多地少。村民依靠传统农业种植谋生,收入有限,思想保守,观念陈旧。

  驻村伊始,马肯便下定决心,要让大家富起来。走访时,马肯了解到村里每家都有一个大院子,最大的有6亩,最小的也有1.5亩,且大部分都闲置没有利用。

  “庭院土地土质好、土壤肥沃,利用好了,收益是大田地的三到五倍,最好的可以达到十倍。”马肯对村民的庭院有了新计划。他与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商定后,决定利用农牧民夜校、周一升国旗等时机,广泛动员村民积极发展庭院经济。

  村民朱盘·交马特房前屋后有2亩空地,一直闲置,村干部多次鼓励他发展庭院种植却都不了了之。马肯了解情况后,来到朱盘家,给他讲发展庭院经济的惠民政策和丰厚收益,并主动买来菜苗、果树苗和鸡苗,手把手帮他规划院落,悉心指导他种植养殖技术,帮他发展庭院经济。

  对于保持观望的村民,马肯上门一户户动员。目前,全村村民的庭院都被利用起来,其中,39户村民在庭院建起蔬菜大棚,朱盘就是其中一户。如今,看着大棚里绿油油的蔬菜,朱盘高兴地说:“以前我给别人代牧,辛苦不说,还操心,一个夏天也就挣个8000元,现在发展庭院经济,一年至少有2万元的收入。”

  当好村民学习的“老师”

  萨尔托海村1140名村民当中,40岁以上的村民占到全村人数的68%,他们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接受新事物新技术能力慢,没有一技之长,成为外出就业的短板。

  如何让大家主动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带着这些问题,马肯走进群众,向村民征求意见,根据村民需求制定学习课程表。依托农牧民夜校,每周开展三次技能和语言培训。短短两个月,很多村民开始主动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这两天我要去县城工作了,一个月给3000元,以前不愿意出去打工,是因为没办法交流,现在我不仅会说,还会写简单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村民阿尔斯坦·巴合提开心地说。

  除此之外,马肯还把党的惠民政策分类分期穿插着推送给村民,通过夜校培训、入户走访、面对面等方式,让全村村民熟知党的惠民政策。

  在入户宣讲过程中,马肯发现村民阿合力别克·加开年纪不大,却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原来阿合力别克喝奶茶、吃饭放盐过重,又很少吃蔬菜,这样的问题在全村都很普遍。考虑到村民身体健康问题,马肯又把卫生健康大讲堂搬进村里,定期邀请县里医务人员为村民讲解健康知识,不断改变村民生活理念。

  “现在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身体也要越来越好,不能因病返贫,要早做准备,引导他们改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素质。”马肯认真地说道。

  当好村民解困的“帮手”

  “作为一名驻村干部,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每一位村民的心坎上,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马肯说。截止目前,马肯累计为村民解决用水、用电等生产生活难题32件,为村民办实事好事50余件。

  贫困户阿拉马斯别克·胡尔曼别克一家5口人,主要依靠耕种维持生活,生活拮据的他供养着在吉林上大学的二女儿。谁知,二女儿突然得了肺结核病,这对本就不富裕的他们更是雪上加霜。

  马肯得知后,立刻从自己的工资卡里取出3000元钱,连夜交给阿拉马斯别克,说:“这些钱,你拿着,先去带女儿看病。”随后马肯又组织队员、村干部、单位同事开展募捐活动,解决阿拉马斯别克的燃眉之急。很快,通过治疗,阿拉马斯别克的二女儿又重返校园,开始求学生活。

  凌晨时分,忙碌了一天的马肯打开台灯,翻开民情日记本,用心写着:“村里的大棚蔬菜种植得挺好,下周三邀请县农业局、畜牧局的专家来村里,通过‘集中讲授+现场解疑’的方式,让村民再多掌握一些种养殖技术……”昏暗的灯光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明亮,就像马肯在群众心里,似一缕光亮,一路指引、带领村民走向幸福美好的生活。

[责任编辑:翟文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