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范例】找准增收“小支点”撬动脱贫“大杠杆”

——记麦盖提县国土资源局驻吐曼塔勒乡敏乃克村“访惠聚”工作队脱贫攻坚工作

2018年09月30日 13:34   来源:天山网原创

  天山网讯 麦盖提县吐曼塔勒乡敏乃克村全村255户105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112人,约占全村人口的10.6%。人均耕地少、盐碱地块多、产业结构单一,贫困户脱贫难度大。麦盖提县国土资源局驻村工作队入驻后,找准致贫痛点,搭建脱贫支点,打造立体扶贫模式,帮助贫困户踏上了可持续的致富路。

  小水闸打开幸福源

  “来水了,来水了,闸口的水流进田里啦……”随着管水的村干部艾买提·买买提激动的声音,潺潺的叶尔羌河水顺着新开的水闸流向了敏乃克村1000多亩棉花地,村民们欢天喜地奔走相告,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成了现实。

  “以前,我们村里缺水严重,别说是浇地了,就连吃的水都要到几公里外的水渠用车拉。”提起以前缺水的心酸史,村民吾斯曼·买买提这样说道。

  敏乃克村地处叶尔羌河下游,多年来,由于该村处于大渠流向的最末端,有1000余亩土地一直存在浇水难的问题。农民辛苦一年,连投入的种子和化肥钱都收不回来,近80%的土地被撂荒。了解情况后,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段平的心不由地沉了下来:1000多亩土地,如果不能解决水的问题,长此以往,撂荒的不仅是土地,还有村民们渴望解决困境的心。

  为此,他与村“两委”积极争取兵团第三师前进水库管理处的支持,在前进水库管理处引水渠3支干开设一个水闸,彻底根治了这1000亩土地的生产用水难题。同时,对村里200米的排碱渠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从源头上改善了农业生产用水质量。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多亏了工作队的帮忙,解决了浇水的问题,村民们种地致富的信心又重新被点燃了。”村党支部书记木沙·阿不都热合曼高兴地说。

  小平台拓宽致富门

  “咱们村要通过转移就业,让乡亲们走得出、稳得住、有钱赚、能致富。”段平说。敏乃克村与兵团第三师45团毗邻而居,45团劳动力紧缺,而敏乃克村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此,工作队积极搭建务工平台,对全村的富余劳动力进行摸排,并建立了管理台账,安排专人对富余劳动力务工情况进行管理和跟踪。同时,积极与45团联系对接,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45团职工需要劳动力时只需一个电话,工作队就能及时安排村民前去务工。

  “今年工作队给我们联系了兵团第三师45团苹果套袋工作,我们夫妻俩,每天最少可挣500元。一个月下来,挣了1.6万元!”村民左力古·艾山高兴地说。像左力古·艾山这样,长年在兵团务工的村民有100多人。

  同时,工作队还积极与石河子铝制品加工厂、库尔勒泰昌纺织厂等进行联系,输送艾买尔·买买提等8人进厂务工。工作队专门邀请外出务工返乡的就业典范在农民夜校、大宣讲等活动中现身说法,生动讲述自已的致富经验,激发了其他贫困户外出务工的积极性。

  “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我们夫妻俩在库尔勒泰昌纺织厂务工,现在我俩每个月加起来都能挣8000元左右,希望大家能勇敢大胆地走出去,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幸福的生活!”从库尔勒泰昌纺织厂务工回来的买买提·纳斯尔向村民们宣讲道。

  小蘑菇引领发展路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穿透云霄时,贫困户如孜·依米尔已经在他的磨菇大棚里摘好了20公斤蘑菇……过不了多久,这些清香怡人的蘑菇将被送到乡政府食堂及45团、库尔玛乡的市场上。

  工作队驻村以后,发现敏乃克村有种植蘑菇的良好传统,又与第三师45团、库尔玛乡接壤,市场需求量大。经与村“两委”商议,决定在全村发展蘑菇产业。贫困户如孜·依米尔和努尔曼古丽·依米尔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工作队筹资,作为2户贫困户的启动资金,购买了种植蘑菇的必要材料,并多次带他们到县里的蘑菇种植大户家参观学习,还邀请专家前来现场授课。经过努力,大棚蘑菇终于种植成功了,首批收获的20公斤蘑菇走进了该乡干部食堂。乡干部王克伟说:“以前,买蘑菇要到40多公里外的县城去,现在不出乡就可以吃上新鲜的蘑菇。”如今,如孜·依米尔和努尔曼古丽·依米尔的蘑菇已走上了吐曼塔勒乡、兵团第三师45团、库尔玛乡等地饭馆及村民的餐桌,甚至还卖到了县城,年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看到如孜·依米尔和努尔曼古丽·依米尔通过种植蘑菇脱了贫,其他的贫困户也坐不住了。在工作队的谋划下,另一座面积约300平方米的蘑菇大棚已经建成,吸纳了2户贫困户参与种植和管理,年底每户至少可分红2万元。

  “我们要把大棚蘑菇做成一项支柱产业,在年底前再组织18户贫困户进行蘑菇种植,让蘑菇产业最终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种植,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段平充满信心地说。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