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尼·吾斯曼和谭相勇

【民族团结一家亲】友谊就像圆圆的馕

2018年10月07日 10:28   来源:新疆经济报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张治立报道)从小就对打馕感兴趣的艾尼·吾斯曼没想到,他的家族到了他这一代,打馕成为一项致富产业。

  “我家的馕坑增加到了10个,打出来的馕还是供不应求。‘十一’之前,我接了不少订单,所以节假日里比平时还要忙。”10月5日,正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古勒巴格乡红光村家中打馕的艾尼说。

  和艾尼一起打馕的有他的妻子阿依古丽·托合拉洪,以及两个儿子,村里的亲戚和邻居也常帮忙,他的好朋友谭相勇更是出力不少。

  谭相勇是尉犁县电商协会会员,艾尼一提到他便隆重介绍:“谭相勇是我的合作伙伴,也是我最好的朋友。没有他的帮助,我的馕没这么受市场欢迎,品种没这么多,事业没这么大,我们的友谊就像圆圆的馕。”

  艾尼和谭相勇不在一个乡镇生活,以前并不认识,是尉犁县正在着力打造的馕产业把他们紧紧连在一起。

  艾尼家族传下来的打馕手艺颇有地域特色——馕坑用碱土垒砌,发面用的是胡杨碱,燃料用的是柴草。他母亲年轻时为一大家子人打馕,打出的馕得到家人和邻居们的一致夸赞。耳濡目染下,艾尼成家后也开始打馕,卖馕。然而,仅靠本村及邻村人消费,艾尼辛苦一个月,每月最多赚8000元。

  尉犁馕文化历史悠久,为了让优质馕走向市场,从2017年8月起,尉犁县将电商产业和馕产业捆绑在一起发展。参加了农村电商普及培训的谭相勇,对尉犁馕畅销内地市场信心十足,因为之前他用当地的小油馕接待内地朋友时,大家赞不绝口。他一直想找一个有特色、敢创新的打馕点进行合作,艾尼家的馕让他眼前一亮。

  “你家的馕口感不错,这么大的馕卖5元一个,很实在。但要走规模化、品牌化道路,不能光符合本地人的饮食习惯,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今年年初,谭相勇对艾尼说。

  艾尼认为谭相勇说得很有道理。从那以后,谭相勇天天到艾尼家“上班”,和他一起讨论怎样改进馕,艾尼105岁的母亲也时常“列席”。

  内地空气湿润,运过去的馕稍有水分就容易受潮,可如果太干咀嚼起来又费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谭相勇建议艾尼用牛奶和面。同时,为了保持原生态特色,增加营养成分和口味,研制出特色小油馕、干果馕、玫瑰花馕、玉米面馕、辣皮子馕等品种。

  加工馕的鸡蛋、葵花籽油、全麦粉、辣皮子、牛肉丁、牛骨头汤等原料,全是自产或在本地采购。每一样新产品出炉后,谭相勇先请艾尼的母亲品尝,再寄给他在内地的一些朋友品尝。根据品尝者提出的意见继续改进研发。一次次改进中,他们共消耗了200袋面粉,用废了4个馕坑,这些成本,谭相勇争着和艾尼承担。

  艾尼和谭相勇共同研发改进的馕,得到了疆内外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今年6月,艾尼发现,他家生产的各色袖珍馕居然带来了近3万元收入。谭相勇帮助艾尼成立了阿依古丽火焰高小油馕专业合作社,鼓励他带动村民通过馕产业共同致富。

[责任编辑:何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