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一家亲】沉甸甸的公文包

2018年10月12日 09:17   来源:新疆经济报

  2014年我到南疆基层工作4年来,与我朝夕相处的,是一个藏蓝色的公文包。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出差还是下农村,它寸步不离地陪伴着我,见证着我和周围的人们的点滴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分量也越来越重。

  自2016年自治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组织机关干部与各族群众结对认亲,定期下沉基层。

  我的结对“亲戚”是梅丽克罕·艾则孜大妈,今年60岁,是和田地区策勒县达玛沟乡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儿子儿媳长期在外务工,她独自带着3个孙子孙女生活。两年前家里新盖了安居房,政府补助了4.2万元。虽然生活并不富裕,可是大妈脸上总是挂着开心的笑容,家里的庭院里也整理得干净利索。我每隔一段时间会去看望她。一进家门,就忙着询问:“您老人家身体最近怎么样?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有没有进步?地里的作物收了没有?”

  带着一连串的牵挂,今年七月的一天,我再一次来到村里看望梅丽克罕大妈和孩子们。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除了党的十九大宣讲材料、惠民政策明白册、走访记录单、民情日记本等,还装了十几份《新疆日报》《新疆经济报》,拎起来沉甸甸的。

  “上周我刚参加了乡里组织的全民免费健康体检,身体没有大毛病。”一进门,梅丽克罕大妈就打消了我的担心。

  看到我来了,孩子们非常高兴,一边用标准的普通话说:“你好!”“你好!”一边争抢着和我握手。

  我打开了《新疆日报》:“大妈,国家出台了教育惠民政策,咱们新疆的孩子考上大学后还有援疆资金支持,您一定要让孩子们好好上学,这样才能走出农村,改变孩子们的命运。”看着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围在我身边,我的眼眶湿润了。

  “感谢党的好政策啊!我年龄大了,干不了重活,党和政府每个月给我发低保,孩子们不愁吃、不愁穿,上学不花钱。我就盼着他们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呢!”梅丽克罕乐呵呵地拿着这份《新疆日报》,翻来覆去地边学边看。

  围着房前屋后转了一圈,我发现卧室的电路老化,存在安全隐患,赶忙请来村里的一个电工,和他一起维修妥当。

  梅丽克罕忙着准备午饭,不一会儿,香喷喷的羊肉抓饭就出锅了,这可是乡亲们待客的最高礼遇。

  我入乡随俗脱掉鞋子坐在土炕上,梅丽克罕大妈在当中铺上一块干净的餐布,随后端来一盘热乎乎的羊肉抓饭。

  临走的时候,我按照工作队的要求留下了伙食费,还悄悄地在盘子底下塞了几百元钱。我正要拎包出门,却发现包比之前更重了,打开一看,里面挤满了一个个新核桃。刚一抬头,正好与孩子们的眼神交会,他们嬉笑着一窝蜂地跑开了。我立马反应过来,又是这群小鬼!多么可爱的孩子啊!“下次记得把媳妇带来!”“放心吧!我忘不了!”梅丽克罕大妈倚在门前,孩子们追出门外,目送着我走出很远很远。望着他们依依不舍的身影,我真正领悟到了结对认亲的意义——各族干部群众在你来我往中,心连心、结真情、解民忧,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筑牢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石。

  对我而言,当前最迫切的事就是帮助梅丽克罕大妈一家人增收致富、摘掉贫困帽子。

  回县城的路上,我不停地思考,像这样缺少劳动力、孩子年幼的家庭如何才能实现稳定脱贫呢?

  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必须将社会保障兜底和发展教育脱贫措施结合起来。社会保障兜底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而发展教育能够提升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

  一定要尽我的最大努力,让梅丽克罕大妈的孩子们不仅有学上,还要上好学!一个都不能少!彻底拔掉“穷根”!我从公文包里掏出民情日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自己结对认亲的“小目标”。

  普普通通的公文包里不仅装着党报及工作资料,还承载着厚厚的群众感情及沉甸甸的责任。

  在新疆,有多少个党员干部,就有多少个这样沉甸甸的公文包。(吴玉凯)

[责任编辑:王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