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听,老物件儿讲述新疆铁路发展故事

2018年11月01日 21:38   来源:天山网原创

  引言: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40年砥砺奋进,40年众志成城。中国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在国家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新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行,书写了改革开放的壮丽篇章。 

新疆铁路教育基地展出的铁路制服帽式、领花、路徽。 

  天山网讯(记者范国斌摄影报道)10月30日,新疆铁路教育基地正式落成。当天,新疆铁路部分离退休老同志,作为第一批观众参观了展厅。

  新疆铁路教育基地是集展览、教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基地,通过一件件老物件讲述新疆铁路初期建设、快速发展、走进新时代等故事,再现改革开放40年来新疆铁路的发展历程。

新疆铁路教育基地展出的“腰子”饭盒。

  “腰子”饭盒:见证火车司机变迁

  在新疆铁路教育基地展窗前,几位新疆铁路离退休老同志围着一个铝制的饭盒聊了起来。

  饭盒表面凹凸不平,顶部一圈有烧过的痕迹。以前,“腰子”饭盒是火车司机工作期间解决伙食的必需品。

  这个饭盒的主人是65岁的郑建新,退休前曾是乌鲁木齐机务段火车司机。

  “‘腰子’饭盒是当年火车司机的标配。我当火车司机时用过很多年,直到90年代末,火车头更换成韶山车型,‘腰子’饭盒才成为历史。”郑建新说。

  1971年,18岁的郑建新进入乌鲁木齐机务段,历经蒸汽机车学徒、司炉工、副司机、司机,这个饭盒一直陪伴他左右。

  郑建新告诉记者:“我刚工作的那个年代,蒸汽机车跑得慢,大概只有每小时30公里。吃饭只能用饭盒,到车上吃,遇到恶劣天气列车晚点,一盒饭能吃几顿。随着时代的发展,韶山型电力机车开始列装,火车速度上来了,铁路实行定时定点送餐,‘腰子’饭盒才被淘汰掉。”

  郑建新驾驶的机车从蒸汽机车的前进型,到内燃机车的东风型,再到电力机车的韶山型,到如今驾驶的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每种机车型号的变更都是铁路发展的巨大进步。

新疆铁路教育基地展出的铁路制服的肩章、胸牌、袖标。

  铁路制服:反映客运服务历程

  多少年来,铁路服装从无到有,又经历十几次换装,服装样式和色调符合职业装的发展潮流,更加庄重、时尚,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中国铁路发展的变迁。

  “这几款铁路路服我们家都有,这是我们一家人的记忆。”在新疆铁路教育基地,68岁的乌鲁木齐客运段退休列车员武莲之说。

  1969年,19岁的武莲之参加铁路工作。“为了体现铁路的半军事化管理性质,当时的制服采用军装样式,蓝色的制服配有无檐软布帽,帽子上镶了一颗带着路徽的红五星。”武莲之说。

  武莲之介绍,到了80年代,铁路制服有了冬装,“这时的制服是藏蓝色毛料,猎装样式,双排铜扣、红色领带,佩戴麦穗齿轮‘路徽’图案大檐帽,没有标志职务的肩章和领花。”

  1984年,铁路制服进行了一次大改革,84式制服问世。

  武莲之说:“84式制服以西服样式为基础。春秋服是蓝灰色纯涤纶料,冬服是藏青色涤纶华达呢,夏服是蓝灰色棉的确良,加白色小翻领制式短袖衫,搭配枣红色、绛紫色领带各一条。”

  1994年起,肩章和领花第一次出现,这时的铁路制服与现在的基本一致。

  “1995年,我们的铁路制服再次迎来大变化,增加了职务标志,领花、帽徽、肩章板及领带,不同工种、不同职务的人员均有区别。”武莲之说。

  此后,铁路制服又历经了98式、2002式、2006式三次小改款,更加顺应时代的发展。

  “进入高铁时代,列车工作人员的从业服装也迎来了一次革命,不再是传统的色调,而是万紫千红婀娜多姿,全国各个铁路局可以根据当地实际设计制服。”武莲之说。

  武莲之说,铁路制服的演变反映了客运服务“旧貌”换“新颜”的历程,新疆铁路的发展日新月异,四纵四横铁路网形成规模,这是一代代铁路人的骄傲。

新疆铁路教育基地展出的客票本。

  铁路客票:见证旅客出行路

  铁路客票俗称火车票,它既是旅客支付票价和乘车的凭证,又是旅客和铁路发生运输关系的依据。

  1958年,铁路修进新疆,至今新疆铁路已经走过60年的历程。一张小小的火车票,能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新疆铁路教育基地,可以看到火车票从硬板票到纸票,从广告票到彩图票,最后到磁卡票的演变历程。

  人们对这些火车票都不陌生,可是它们旁边摆放的许多张“茶水票”,却让许多观众一头雾水。乌鲁木齐铁路局原机务处处长赵承宇介绍,新疆铁路建成初期,茶炉车很少,一些列车挂不了茶炉车,旅客喝水都是由售货员把特制的大水桶灌满水后,抬到列车上向旅客发售。

  “旅客喝多少水,就买多少钱的‘茶水票’。茶水票分几种,有杯水票,喝一杯水用一张;有‘段票’,旅客持这种票在这一段都能得到供水。”赵承宇说。  

  随着铁路服务的提升,列车车体从绿皮的慢车,到红皮的25G车型、蓝色的25K快车、25T白色特快车再到今天的动车,旅客的出行环境变得更好了,乘客喝水再也不用花钱了。  

新疆铁路教育基地展出的木枕。

  木制枕木:承载新疆铁路建设

  新疆铁路教育基地一层展馆,通过实物布景与大型油画结合的方式,再现了兰新铁路修建时的场景:一群身穿棉衣棉裤的建设者抬着钢轨、扛着枕木,一寸寸向前移动。

  “过去的枕木使用的都是浇灌沥青的木材制作,后来改为水泥枕,现在则使用整体道床。”赵承宇说。

  赵承宇告诉记者,在修建兰新铁路时,虽然火车速度不快,但是枕木使用的木材百里挑一,木料非常坚硬再浇上沥青,放在基础石渣上几十年都不会损坏。

  “当时铺木枕要两人一组,一人先用叉将枕木盒及道心石渣全部挖出,用镐向下刨到木枕底部30-50毫米。另一人用撬棍将木枕拨到事先挖好的槽内,再将木枕位置对正调好,放好垫板,用镐捣固木枕底部,将道钉订好,回填石渣。”赵承宇说,每天才能铺10余根木枕,每天干完活,人都累得站不起来。

  “现在的铁路职工再也不用这么累了,枕木、钢轨这些基础设施都可用轨排机器来完成。”赵承宇说。

  新疆铁路从无到有,2018年运营里程达到6244公里,驰骋在天山南北的钢铁巨龙,造就了新疆东西联通、南北融合发展的经济通道,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诉说着由中国书写的奇迹。

[责任编辑:崔导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