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红枣从增量走向增效

2018年11月05日 10:33   来源:新疆经济报

  11月3日,兵团第二师三十三团十六连一枣农正在翻晒红枣。33团围绕果品基地建设,做大做优红枣产业,2万多亩红枣喜获丰收,生产的红枣以色泽纯正、糖分高、品相好深受客商欢迎。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王玉召 杨帮力摄影报道)2018年起,新疆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发展现代林果业,稳面积、优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全力推进我区特色林果业高质量发展。新疆红枣从增量走向增效,不断探索“提质增效”新模式。

  截至去年底,全疆红枣种植面积714.37万亩,产量347万吨。红枣已经成为全疆最具优势的林果产业之一。在红枣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的现状下,果品质量、市场搭建乃至产业发展面临更大压力,影响和制约红枣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今年起,我区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发展现代林果业,稳面积、优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全力推进我区特色林果业高质量发展。新疆红枣从增量走向增效,不断探索“提质增效”新模式。

  重产量向重品质转变

  “今年红枣着色好、甜度高、肉质密实,最好的枣每公斤能卖到13元,收入肯定少不了。”10月22日,且末县阿热勒乡阿热勒村有机枣园枣农图儿荪·麦麦提说。且末县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光照足、降水少,是全国公认的最优良红枣生产基地之一,红枣种植面积近20万亩,今年预计产量35000吨。

  “以前种枣,觉得结得越多越好,使劲种,光种不管。现在看,产量是上来了,卖不上价钱,白搭。”且末县红枣科技推广中心主任李大武说。

  今年,我区加快推进以核桃、红枣密植园疏密为主的低产低效果园改造,加大经果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项目、林果标准化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力度。

  图儿荪·麦麦提从前年开始尝试疏密枣园,今年借助低产低效果园改造又主动疏密了30亩果园,并全部用上农家有机肥。

  新疆林科院经济林研究所所长史彦江说,疏密枣园产量少一些,但效益增加了,产品在市场上很畅销,优质枣的亩效益是劣质枣的两三倍。“红枣产业发展这么多年,已不单纯追求产量,更重要的是提高品质。越来越多的枣农已经意识到这一点。”

  粗放型向科技型转变

  吐尔东·阿吾提是温宿县依希来木其乡依希来木其村的红枣种植大户,前几年增产增收,收益还凑合。

  今年,吐尔东·阿吾提和村里其他22户农户形成合作经营模式,在新疆农业科学院派驻专家带来的新种植理念下,建示范枣园、统防统治,通过水肥一体化模式等多种方法提高了综合效益。

  吐尔东·阿吾提说:“技术专家懂的多,修枝抹芽、施肥用药、保花保果,全都手把手地教,我们学会了用更加科学的手段种枣。”

  今年,我区整合农林科研院校林果科技力量,自治区林业厅、新疆农科院、新疆林科院和新疆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林果技术专家,以及地州林业部门主要负责人、基层技术骨干组成南疆林果业工作督导和技术指导服务团,开展驻点式全年技术服务。

  “推动红枣提质增效,果农的科技意识是关键。”新疆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郝庆说,以吐尔东·阿吾提枣园的实践证明,枣农在适当的时间给枣树修枝、抹芽,产量可提高20%左右。

  近年来,不少枣农依赖化肥的“肥力”增加产量,但化肥含量高了,造成枣品质下降,土壤板结。为了科学调减化肥,我区正大力倡导施农家有机肥。

  “平均算下来,每年每亩地成本可以控制在1000元左右。相比用化肥、密植、缺乏管理的园子,红枣商品率提高到80%,而应用科学综合管理技术种植的红枣,裂果少、病害少,吃起来更甜,卖相也更好。”温宿县林业局局长邓浩说。

  初加工向精加工转变

  这几天,新疆且末小宛有机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大量收购有机红枣。该公司董事长吴晓勇说,目前且末县有机红枣种植面积已经达到6800亩,但当地没有一个加工、营销的企业统一收购销售,红枣只能统货低价卖给外来客商,造成当地有机枣高质低价出售的尴尬局面。

  经过一年多筹建,该公司去年4月建成,成为依托当地红枣为原料,以初加工、深加工和营销等产供销一体化为经营模式的现代化综合型企业。吴晓勇说,今年公司与新疆雪山果园食品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且末雪山果园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红枣干深加工项目,这无疑为当地红枣深加工增添了更强劲的动力。

  “原字号”产品通过精加工提高“身价”,有不少企业正在探索这条路径。看到红枣深加工短板,新疆沙漠枣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鹏从去年起就开始谋划建立红枣加工厂。

  “今后公司将建立自治区红枣标准化生产基地,并逐步向初加工、深加工、精加工深入。”李鹏说。

  截至去年底,我区具有一定规模的果品贮藏、保鲜与加工企业515家,企业加工产品中初级加工产品占到95%以上。目前,我区正在引导企业围绕林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技术设备升级、经营机制创新,由原来的单一种植、单一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复合型发展,尽快形成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提高果品加工转化能力。小牛果品:探索产业升级之路□本报记者王玉召

  “果品品相好、质量高,一上货就供不应求。”10月30日,新和县小牛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经理牛猛已经接到不少订单。

  2016年,小牛果品董事长牛怀东投资500多万元成立合作社,带领300多名合作社成员,修建红枣加工厂房、晾晒场地、保鲜库,购置设备,形成了从田间种植到市场销售的产业链条。

  目前,小牛果品在新和县拥有红枣高产示范基地1500亩,还托管了合作社所在地依其艾日克镇央达克村570亩红枣地。经过几年的科学种植和管理,“小牛果品”出品的红枣得到广泛认可。

  “去年加工红枣1200余吨、核桃500余吨,年销售果品1700余吨,销售额达到4250万元,社员人均增收2000余元。”牛怀东说,今年预计收购红枣2000吨,仅红枣一项就能创造3000多万元的销售额。

  光增收还不够,要让枣农们转变种植思路,掌握种植技术是带动产业升级长效发展的关键所在。

  目前,合作社按照有机红枣的管理标准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向高端市场迈进,以管理提升品质,以品牌增强竞争优势。

  “今年,我们与农户签订技术指导服务和红枣收购协议书,一级帮一级,层层签订协议书,给农户吃了一颗定心丸,提高乡镇基地合作社和广大果农发展红枣产业的积极性。”牛怀东说,“销售没有后顾之忧,种植有技术支撑,村里大力发展红枣标准化种植,已经覆盖了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把当地农户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联结起来,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小牛果品正在探索一条现代农业的产业升级之路。

 

[责任编辑:王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