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范例】瞄准靶心摘穷帽

——记喀什地区纪委监委驻疏附县吾库萨克镇托万克吾库萨克村“访惠聚”工作队脱贫攻坚工作

2018年11月07日 16:50   来源:天山网原创

  天山网讯 疏附县吾库萨克镇托万克吾库萨克村有904户316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90户969人,是自治区深度贫困村。喀什地区纪委监委“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入驻后,因地制宜选准脱贫项目,采取扶智力、促就业、兴产业等多种措施,瞄准脱贫“靶心”,让贫困户脱贫有动力,致富有门路。

  技术扶贫富了脑子

  贫困群众缺乏知识,缺乏技能,种植养殖水平不高,既是致贫原因,也是脱贫“短板”。工作队找准扶贫穴位,下大力气开展技能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

  工作队把劳动力技能学习作为助力精准扶贫的切入点,扎实推进脱贫技能学习,将“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让贫困人口练就一技之长。工作队会同劳动部门经常性开办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服装加工等学习课堂,联系企业让农民参加岗前培训。35名村民进入服装企业参加岗前培训,合格后,留在企业上班成为产业工人。“我们学习两个月就能上手,每天工作8小时,培训期间还有1040元工资。”吐尔逊古丽·托合提一边忙着加工服装,一边高兴地说。

  工作队还邀请技术专家详细讲解林果苗木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设施蔬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机肥堆制技术、土壤与肥料基本知识等内容,300余人参加。“听了课才知道原来肥料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缺什么,补什么,这样才能达到减肥增产的目的。”村民麦麦提·艾力说。

  产业扶贫找准路子

  工作队以“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人有创收技能”为目标,结合城郊村的特点和优势,大力发展瓜菜、林果、畜禽养殖业、西甜瓜和食用菌种植。

  工作队围绕“抓庭院改造,增土地效益”工作思路,逐户逐人做好引导工作,通过用好庭院经济补助资金、动员群众拆除危旧土坯房、清理庭院垃圾、评选最美庭院等办法,推进美丽庭院建设,使每家每户庭院基本达到有一个棚圈、一架葡萄、一畦菜、一个小拱棚、一块果园的要求和三区分离的标准。仅此一项,全村增加了345亩果园和菜地,贫困户户均增加了5分左右可利用土地,种植了瓜菜,实现庭院经济人均增收376元。

  为优化产业结构,工作队抓住特色发展这个理念,试点发展特色种植业,示范推广蘑菇、黑木耳种植。为了打消村民的种植顾虑,从大棚的修建、联系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提供菌棒,再到市场销售等环节,工作队提供系列化服务,解决好缺资金、缺技术、渠道不畅等问题。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村民托合提·麦麦提率先尝试种植蘑菇,现在他的大棚里一派丰收景象,菌袋摆放得整整齐齐,成熟的蘑菇一大早就被采下来送到了商贩手里,采蘑菇、发蘑菇,忙得不亦乐乎。“一个大棚装菌袋1000个左右,每个菌袋的蘑菇产量1公斤左右,按今年的蘑菇批发价平均在4元/公斤,一个大棚3个月毛收入在4000元以上。”

  就业扶贫迈稳步子

  工作队发挥托万克吾库萨克村毗邻喀什市、广州新城、疆南农批、疏附县市场优势,把转移就业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举措,加大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全力推进贫困户实现一户一人稳定就业。

  工作队对村里18—45岁富余劳动力的家庭情况、个人特长、就业意愿等进行详细登记并建立台账,对接“万企帮千村”对口帮扶企业,帮村民联系就业岗位,全村实现贫困户209户279人转移就业。

  村民塔依尔·麦麦提明一家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土地收入,生活过得很拮据。工作队员在走访中,了解到他有打馕技术,便帮助他租了一间门面房,让塔依尔·麦麦提明打馕店顺利开张。塔依尔·麦麦提明用心经营,生意很快步入正轨。“我以前只靠6亩地为生,一年挣不了5000元,现在开起了打馕店,一天可以卖500个馕,每月就能挣3000元。”塔依尔·麦麦提明高兴地说。

  工作队为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方案,坚持一户一个方案、一户一个策略,在拓宽致富门路上“多条腿走路”,全村已实现96户368人脱贫,年底可实现290户969人脱贫。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抓产业促就业,建设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景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手工乐器制作、果品采摘、休闲农业,让群众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朱国宾说。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