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范例】不摆花架子 干出真样子

——记托里县社会保险管理局驻阿合别里斗乡拉巴村“访惠聚”工作队脱贫攻坚工作

2018年11月09日 10:53   来源:天山网原创

  天山网讯 托里县阿合别里斗乡拉巴村有633户225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71户1353人,经济收入单一,草场只牧不养,畜群结构不合理是致贫的主要原因。托里县社会保险管理局“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通过成立合作社、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发展特色产业等措施带领牧民走上致富路的快车道。

  建合作社 敲开致富门

  为更好的发展畜牧业,工作队与村“两委”协商“草畜联营”发展方向,整合分散草场和牛羊,实行科学、标准、规模现代化合作社发展道路,成立4家草畜联营合作社和1家刺绣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集体畜入股分红的模式,为牧民敲开致富门路,带动牧民集体增收致富,并解决45户贫困牧民加入合作社,年人均收入6000元。

  “工作队成立的合作社真棒!现在我每月有2000元工资,年底还能分红,生活特别好!”村民帕拉沙提·胡拿什说。

  驻村以来,为充分发挥刺绣合作社带动农户就业致富的作用,工作队利用周一升国旗宣讲、农牧民夜校及入户走访向牧民介绍刺绣合作社的好处,鼓励在家的妇女们走出去工作,现在30名妇女参加了刺绣合作社,她们每月可以领到工资2000元。同时,工作队还建立1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实现绿色草原农畜产品和刺绣产品线上线下销售,为合作社打开了销路,现在合作社生意红火,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8万元。

  “我们就是要让更多牧民加入合作社,共同致富。同时,村集体经济也壮大了,服务群众更有底气了!”村党支部书记阿达力·苏勒塔拜说。

  外出务工 蹚出致富路

  发展创新掘到第一桶金后,工作队和村“两委”尝到了甜头,又采取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办法,多次走访贫困户,登记每户富余劳动力技术特长和就业意愿,分析致贫原因,精准施策,“一对一”帮扶制定转移就业计划,开办畜牧养殖、庭院种植、牲畜防病等技能课堂16(场)次,积极与人社部门、合作社对接,鼓励牧民集体外出务工,确保牧民稳定增收。

  “工作队让我在家门口就学到了技术,增加了生活,我会努力干,争取早日脱贫。”贫困户沙哈提别克·加合扑别克说。

  走访入户时工作队得知沙哈提别克一直有外出务工的意愿,于是利用周一升国旗宣讲,给他讲外出务工的好处,鼓励他学习砌墙技术,通过4个月的学习,沙哈提别克熟练掌握了砌墙技术。他还号召牧民共同组建了15人施工队,专门承包建造暖圈、砌围墙等工程。

  “以前我在家除了放牧总没事干,工作队帮我联系了工作后,我的口袋越来越鼓,日子过得美滋滋!”谈起如今的幸福生活,哈拿提·朱玛汗高兴不已。

  哈拿提家境贫困,收入以代牧为主,工作队了解到哈拿提的情况后,推荐哈拿提和妻子当上了护边员,年收入达4.8万元。

  目前,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全村转移就业的牧民有200余户,人均月收入2000余元。

  特色产业 结出致富果

  村民库来汗·别依山哈孜说:“自己能当老板过去想都不敢想,现在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多亏了工作队的帮助。”

  工作队依托拉巴村交通便利,旅游旺季人流量大的优势,在村里开办特色美食和餐厅服务专项技能培训,为17户擅长做哈萨克族美食的牧民申请了牧家乐项目。截至目前,57名牧民实现再就业,人均月收入2500元,以特色产业为牧民们搭建了致富新平台,带领牧民走上致富路的快车道。

  擅长做哈萨克族美食的牧民库来汗·别依山哈孜,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摇身变成了老板,开起了牧家乐。工作队不但鼓励他参加村里的烹饪培训班,还帮他出谋划策制定菜谱。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准备饭菜,在他的辛勤努力下,牧家乐生意红火,年收入2万元。

  除了发展牧家乐,工作队还积极帮助村民合理规划发展庭院经济,打造30户庭院经济示范户,从而引导其他牧民共同致富。

  在牧民革命·哈布多拉家中,夏季花香满园,秋季蔬菜瓜果硕果累累,这些都是他家的“摇钱树”。革命说:“工作队和村干部鼓励我们养鸡、种菜、栽果树,每年能挣7000多元,如今我家院子规划这么好,都是工作队的功劳!”

  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在拉巴村的蜕变中,工作队不摆花架子,干出真样子,咬住脱贫目标不放松,兴产业、活村庄、富百姓,带领全体牧民齐心协力,大步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