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好望角】桑树成为新疆农民的致富树

2018年11月09日 10:49   来源:新疆经济报

  核心阅读:近几年,新疆各地正通过开展采摘游,成立桑葚加工的合作社,制作桑葚的精深加工产品,使大家熟悉的“小桑树”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法宝”。与此同时,桑树也借助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走上了产业化发展之路,成为新疆各地农民的“致富树”。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热依达 通讯员王厚云报道)每年5月初开始,素有“新疆第一鲜”美誉的桑葚就进入了成熟期,首先从吐鲁番盆地开始,紧接着在喀什、和田、阿克苏、库尔勒等地也陆续成熟。近几年,各地通过开展采摘游,成立桑葚加工合作社,制作桑葚精深加工产品,使乡村寻常的桑树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法宝”。

  10月31日,在库车县金果园林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人们正忙碌着进行熬煮、灌装和包装等药桑汁加工程序。

  “我们挑选果形好的桑葚做罐头,剩下的则被直接压榨成汁。由于原汁内有杂质成分,要经过三道过滤工序,桑葚汁才能进入蒸煮消毒阶段。消毒后的桑汁和桑葚罐头经过装瓶、贴标、打码、装箱后,被运往全国各地。”库车县金果园林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阿帕尔·米基提说。

  “我们在这里的工作就是把药桑子装瓶,贴标签,装箱之类的,一个月能挣1600元。”合作社社员阿斯古丽·吐尔逊说。药桑,是南疆重要的药用果树,每年的6月中旬到9月初是南疆药桑葚的成熟期。由于新疆药桑保健、药用价值高,其产品一直在市场供不应求。同时,药桑树品种在新疆属小农业果种,库车当地产量一年也就100吨左右。

  “2017年,在浙江宁波‘百村千厂’项目资金支持下,我们合作社种了200亩桑树,希望从产业链开端做起,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如今我们生产的药桑产品除了实体店销售外,还通过电商销售到了全国各地,现在是供不应求。下一步的计划是扩大厂房,增加产量,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阿帕尔·米基提说。“因地制宜”成为各地借桑葚致富的重要抓手。

  沙地桑是一种抗寒抗旱的桑树品种,桑果可以鲜食或制成饮料,桑叶可以制作桑叶茶。2013年,精河县金桑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凭借这一特点,在精河县乌兰旦达盖沙漠种植了2万亩沙地桑,五年时间里,这片荒漠变成了“桑田”,当地的农民也借着“桑田”走上了致富路。

  “每年6月—9月是桑叶和桑葚采摘期,公司会雇用临时工来采摘。我们在种植基地采摘桑叶是8元钱一公斤,采摘桑葚是6元钱一公斤,平均一天能挣260—270元,一个月差不多挣七八千元,我和丈夫两人三个月能挣5万元左右。”曾在此工作的采桑工马桂兰说。

  精河县金桑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吉发说,桑树全身都是宝,桑果可以采摘烘干做桑果饮料、做酵素;桑叶可以生产茶叶、桑碱片等等。今年企业将围绕桑葚加工果汁、果酒、果酱,并研发提取花青素、桑黄菌等加大桑产业研发力度。“发展桑产业,一方面可以引导农民种桑树绿化荒漠,另一方面可以开发桑叶、桑葚系列产品,吸纳就业,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致富。”刘吉发说。

  桑树的种植大多在农村,如何卖出去、卖出好价钱成为农民致富的关键,各地除了成立合作社、企业落户设立加工厂广拓销路之外,新疆的桑葚更是搭上了“电商”的顺风车,卖向全国各地。

  尉犁县兴平乡哈拉洪村有3000多棵50年以上树龄的桑葚树,为帮助村民将桑葚果流入市场,尉犁县委宣传部驻该村“访惠聚”工作队积极协调尉犁电商协会开发桑葚膏产品,为村民提供一次性盒子、标签,鼓励他们以特色农产品的形式销售新鲜桑葚,手把手教会村民采摘、分拣、包装、运输、销售等流程,并通过各种渠道组织采摘、销售,吸引库尔勒及本地游客300余人次,并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了800余盒鲜食桑葚,为村民创收8000多元,同时,熬制出来的桑葚膏当场装瓶,由电商企业负责销售。据了解,今年该村11户人家因制作桑葚膏增收近2万元。

  小桑树借助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走上了产业化发展之路,已成为新疆各地农民的“致富树”。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