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花样翻新 民警教您见招拆招

2018年11月14日 13:30   来源:库尔勒晚报

  天山网讯(记者严万海 通讯员苏琴报道)11月13日,新疆库尔勒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通报了近期发生在库尔勒市的各类诈骗案件。民警表示,网络电信诈骗整体呈现出犯罪手段多样、骗术翻新快的特点,诈骗类型从中奖诈骗到冒充公检法、冒充熟人诈骗;技术也在逐步升级,从伪基站到改号软件;诈骗对象也越来越精准,从“满天撒网”到如今的“精准识别”。民警希望广大市民从下面的案件中汲取教训,注意防范,以免上当受骗。

  诈骗方式多种多样

  案件一:骗子利用双十一发红包返利诈骗7500余元 

  11月11日12时许,市民韩某在自己的QQ群内看到一条双十一发红包返利活动的广告,其主动添加对方QQ后,对方向其发送二维码,让其扫码发红包并承诺返利。韩某以扫描二维码支付的方式共10次向对方付款7548.32元,后对方未向其返还资金。 

  案件二:谎称买面膜退款一市民被骗23400元 

  11月11日22时许,市民马某接到一个广西南宁的陌生电话,称在京东卖的面膜,因为有人投诉面膜有质量问题,所以要为买家退款。马某相信了对方,加了对方微信,并扫了二维码,在退款页面,输入了京东账号、密码、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后因为自己忘记了密码,对方又让其打开支付宝,用蚂蚁借呗提现至卡里,将提现的钱通过微信二维码,分三次转给对方23400元。 

  案件之三:“老外”谎称有英镑兑换人民币诈骗70000元 

  11月9日11时50分许,市民阿林(化名)报警称,他在10月19日通过微信认识一位自称是“德里克”的外国人,两人成为网友后聊得很开心。“德里克”自称即将退休,想从外国来新疆定居,让他留意一下库尔勒市的楼房,并让阿林将10万元英镑兑换为人民币。“德里克”让阿林添加了一个自称某某银行业务员的QQ,可以帮其兑换人民币。 

  阿林信以为真,添加了对方QQ。但对方要求缴纳手续费以及汇费。阿林于11月5日至11月8日期间先后5次向对方的银行账户汇款共计70000元,后发现被骗。 

  案例四:冒充老板谎称签合同诈骗2万元 

  11月12日18时许,市民张某在家上网时,QQ里发来一条信息,自称是老板张某的男子,要签合同,让张某代表公司老板先联系一下广东的谢总,对接一下业务。后来,对方又让张先生给谢总转20000元,张先生也没有多想,就联系公司的老板娘向谢总的银行账号转账20000元,后发现被骗。 

  案例五:网上购买彩票被骗3万余元11月11日16时许,市民戴某网上购买彩票后,通过微信和网上银行转账,结果被骗30000余元。 

  据了解,近日,戴某添加了一位女士的微信,该女士教他在网上买彩票,不久他就赚了2000余元。后来,戴某在网上购买彩票时,不知不觉被对方骗走30000余元。 

  案例六:市民淘宝刷单被骗近两万元11月8日10时40分许,市民熊某通过手机QQ添加一名好友,他与对方联系做淘宝刷单,并以微信支付及银行卡转账的方式向对方支付19764元,后对方未按约定向其返还本金,其发现自己被骗。

  民警支招谨防被骗

  该中心民警提醒广大市民,面对形形色色的诈骗陷阱,要擦亮自己的眼睛识别真与假。常见的诈骗手段有:一是犯罪分子会假冒成正规微商,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等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为由要求加付款项实施诈骗;二是犯罪分子冒充淘宝等公司客服,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谎称受害人拍下的货品缺货,需要退款,引诱购买者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实施诈骗;三是犯罪分子通过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网店,在事主下单后,便称系统故障需重新激活。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让受害人填写个人信息,实施诈骗。 

  民警表示,防范网络电信诈骗务必谨记以下“四要四不六一律”:“四要”是指转账前要通过电话等方式核实确认;手机和电脑要安装安全软件;QQ、微信要开启设备锁及账号保护,提高账户安全等级;网上聊天时要留意系统弹出的防诈骗提醒。“四不”是指不要连接陌生WIFI;不要向他人透露短信验证码;不要将支付密码与账号登录密码设为同一个;不要将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手机号等“四大件”个人身份信息保存在手机里。“六一律”是指接到陌生人电话,只要谈到银行卡的,一律挂掉;只要谈到“中奖了”的,一律挂掉;只要谈到“电话转接某某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的,一律挂掉;只要谈到“安全账户”的,一律挂掉;所有短信,凡是让点击链接的、索要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的,一律删掉;微信陌生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如果是熟人、朋友发来的,必须先电话核实。 

[责任编辑:崔导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