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工作能手】心系村民的“牙生哥”

——记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驻疏勒县罕南力克镇博亚克其格勒村工作队员牙生·买买提

2018年11月20日 16:38   来源:天山网原创

  天山网讯 在疏勒县罕南力克镇博亚克其格勒村,有这样一名驻村干部,他干起工作总是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用实际行动化解群众心忧,真正把群众工作做到村民心坎上。他就是连续驻村三年的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驻村工作队员牙生 · 买买提。

  涓滴小爱“访”民情

  说起如何做群众工作,牙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基层一定要搞清我们工作是为了谁?我们要深入群众之中,听群众心声、掌握群众诉求、解决群众困难,让群众的诉求得到及时回应。”

  7月初,正是棉花生长的旺季,村民阿热米罕 · 买买提却连着几天吃不好、睡不好。因为儿女在外务工,家里的3亩棉花全部泛黄,自己也没了主意,心急如焚的她拿起“连心卡”,拨通了村群众工作站站长牙生的电话……说起这个“连心卡”,每次走访时,牙生都会将随身携带的小卡片递给村民,他说:“一张卡片不到两角钱,却能搭起与群众沟通的桥梁。”

  接到阿热米罕的电话,牙生与队友立即来到她家,为老人打理棉花地。回村后,牙生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汇报,召集群众工作站干部,组织他们对全村像阿热米罕这样的家庭进行摸底,结合贫困户家庭情况,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制定“对点包户法”。即对无劳动力依靠政府兜底的家庭,由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支部书记、群众工作站站长对点包户;对有劳动力但没有就业的家庭,由高校助理、工作队员、村委会主任、学校校长对点包户;对有劳动力且实现就业的家庭,由村干部、住户干部、无职党员等对点包户。

  对点包户后,群众有了“主心骨”,有困难便可第一时间向包户对象反馈,搭建起了干群之间的互动平台。

  授人以渔“惠”民生

  博亚克其格勒村是自治区深度贫困村,村里“80、90、00后”人数较多,占全村总人数的50%左右,且大部分青年都待业在家。“要想实现整村脱贫,必须要让他们学会技能,早日就业。”为此,牙生主动担任起村农牧民夜校的班主任。

  为了鼓励村民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走出家门,找到工作,牙生常常用身边脱贫致富的生动事例和亲身经历,鼓励引导村民树立勤劳致富的思想观念。邀请返乡大学生、致富能手、“脱贫之星”“乡村能人”到夜校课堂向大家宣讲。下载《致富经》《田园农业》《职等你来》等节目,在夜校间隙给群众播放,拓宽他们的视野,引导他们转变思想。自费给村民发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资料,通过现场问答、互动交流、定期测试、口语比赛等方式进行教学,并在村委会设立“每日一句”小黑板,让村民可以随时进行学习。

  村民阿孜古丽因为不懂普通话,没有技能一直不愿外出务工。在牙生的帮助下,她的普通话水平明显提高,还学会了计算机、缝纫等技能。今年6月,她成功在南疆齐鲁工业园就业,每月有2000余元收入。说起自己的就业之路,阿孜古丽感动地说:“牙生的帮助才有了我今天的成长和进步,现在农民夜校已经是我们村民脱贫致富的大舞台了。”

  目前,博亚克其格勒村农民夜校已累计培训89名技术人才,帮助26名贫困户实现“一户一就业”,8名贫困户在家门口创业。

  细致入微“聚”民心

  “亲爱的妈妈,我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本该找份工作帮家里减轻负担,但牙生叔叔一直鼓励并资助我继续学业,我决定读研究生,希望你们能理解我!”村民阿孜古丽看着牙生带来的家书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这已是村里第356户村民收到远方亲人的来信。每次收到村民的家书,牙生都会第一时间送到农户家中。

  一次走访中,牙生了解到有些村民常年在外,家人一年也见不到几次面,家庭矛盾增多。于是每次走访时,牙生都带着一沓稿纸,动员村民主动给远方的亲人写家书,并帮助他们将信件寄出去。遇到文化程度较低的村民,就帮着代笔,遇到不认字的村民,他就一字一句地念给村民。驻村以来,他先后帮助236名村民给亲人写信,主动帮助320余名村民寄信,乡亲们每次看到他都会问:“有我的书信吗?”

  不仅是寄家书,当了解群众遇到困难时,牙生总是冲在前面,竭尽全力帮助村民。他先后资助2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帮助3名在外务工人员照顾留守老人……点点滴滴的实事好事,都在村民心中留下了烙印。“我们的小事,在牙生眼里就是大事,他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紧紧地‘绑’在一起。”村民玉素甫 · 吐尔荪感动地说。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驻村以来,牙生真情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尽力为群众解难事、坚持不懈为群众做好事,他用一颗赤诚的心,赢得博亚克其格勒村村民的信任和肯定。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