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1日 12:21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记者谢慧变报道)又到了红枣收获的季节,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头。民丰县安迪尔乡繁荣村,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11月18日,63岁的村民麦麦提·努日一大早就起床了,打扫院子,收拾房子。吃完早饭后,他悠闲地看起了电视,等着收购商上门来收购。
“以前可没这么轻松,担心红枣卖不上好价钱,这个点一般都在村里着急询价呢!”麦麦提说,“原来种地不懂技术,只凭经验,红枣品质一般,愁卖。今年不一样,枣子个大匀称,产量也高,4亩地收获了近2吨,卖2万元不成问题。”说这些的时候,麦麦提底气十足。
红枣是安迪尔乡的支柱产业,也是村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安迪尔乡红枣种植面积11000亩,但以前村民科学种植观念不强,种植管理方式落后,红枣质量差,产量总体偏低。如何让红枣提质增效,进而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这不仅是安迪尔乡农民,更是自治区科协驻安迪尔乡“访惠聚”工作队关注的重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中之重是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破解乡村人才短缺的瓶颈,造就更多‘土专家’‘土秀才’,增强人才支撑作用。”自治区科协党组书记李春阳说。
近年来,自治区科协借助“百会万人下基层”科技服务活动、“精准扶贫专家行动”等,充分发挥各级“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作用,组织自治区农科专家、“土专家”在红枣剪枝、开花、坐果、抹芽等关键时节来到田间地头,面对面宣讲、手把手教授,提高村民红枣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目前,安迪尔乡85%以上的枣农基本掌握了红枣种植的先进技术。
“不仅红枣丰收了,今年的晚熟甜瓜在专家的指导下也是大丰收。我家的12亩甜瓜卖了5万元,加上红枣、养殖牛羊的收入,今年有近10万元收入,搁以前哪敢想,多亏专家带来的种植、养殖技术培训。”麦麦提感慨地说。
和麦麦提一样享受到实用技术实惠的人很多。在皮山县木吉镇萨依村活动中心,70多名村民正认真聆听新疆微生物学会专家杨文琦讲课,杨文琦重点讲解了打包、窖藏青黄贮饲料的制作以及饲喂方法等关键技术。大家边听边记,时不时有人拿出手机拍下课件内容。课后村民争先恐后地和专家交流,就自己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求教。
“专家讲的内容很实用、效果好。在专家的指导下,我家的羊越来越肥。每期培训我都会来听。”萨依村村民吾不力·艾山说。
助力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自治区科协推行“专家+农技指导员+农技协+田间学校+新型经营主体+农民”的培育模式,利用村级文化大舞台、农民夜校、网络教室、田间地头实训教学等形式,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产业带头人和农村电商人才,实现了村村有科技示范户、科普带头人和科普宣讲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持。先后组织科技专家500余人次,在14个地州市、138个村开展各类科技服务活动50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12万人次。
自“精准扶贫专家行动”开展以来,自治区科协每年都会重点面向南疆四地州进行需求征集,根据反馈统筹安排,组织全区各行业专家及当地“土专家”到田间地头点对点、面对面精准帮扶,内容涉及种植养殖、特色林果业发展、电子商务培训等。李春阳说:“通过对农村劳动力开展创业和种植养殖等实用技能培训,着力培养新一代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使他们能够适应农业产业政策调整、农业科技进步、农产品市场变化,为乡村振兴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