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明新村】苇子村:书文明华章 谱苇子新韵

2018年11月23日 17:13   来源:天山网原创

苇子村一角

       天山网讯  “我每天写完作业都会叫上几个好朋友一起来打篮球,这儿的场地跟学校一样,离家还近。”每到傍晚,马飞便约上同学来到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东沟乡苇子村村委会院子里打篮球。远远望去,在夕阳余晖的照耀下,红绿相间的场地分外亮丽。

  “现在,打篮球、唱歌、跳舞、搞活动都有专门的场地,晚上走哪儿都亮堂堂的,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村民马晓明说。

  乡村旅游点亮美丽乡村“幸福梦”

  8月正是旅游旺季,一大早,村民马文林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苇子村位于达坂城区东北方向,距乌鲁木齐100余公里,是中心集市村。乌鲁木齐银行“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依托毗邻河谷次生林徒步道景区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增收。推出以借款人的信誉为依据的“人品贷”。申请人无需提供抵押物或第三方担保仅凭自己的信誉就能取得贷款,并以借款人信用程度作为还款保证,解决了村民周转难题。村民马建勇便是受益者之一,今年他凭借个人征信申请了10万元贷款,计划扩大在村里开办的卧龙湾钓鱼山庄经营范围,增加收入。

  工作队与村“两委”积极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和旅游民宿,在苇子村仅农家乐就有10余家。同时,打造苇子村农副产品品牌,创建以食用百合、虹鳟鱼、牛羊肉等为代表的有机农畜产品消费平台,带动农畜产品生产、深加工、存储保鲜、销售一体化经济产业发展链条,拓宽增收渠道。优美的环境加上美味的食材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游客的增加不仅带动了农家乐的火爆,也带动了蔬菜种植和农产品销售。“咱们这里气候好、水好,适合种植蔬菜,以前种了菜,等着菜贩子来收,现在我种的菜都卖给了村里的农家乐,收入增加了几倍。”有着10余年蔬菜种植经历的村民安国东说。

  游客的纷至沓来,吸引了年轻人回乡创业。在乌鲁木齐开餐馆的买吾尔江·克热木看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回到村庄,在位于次生林景区300余米的创客中心开起了以烤全羊为主打菜的餐馆。“这里的羊都是在山上放养的,肉质鲜嫩,游客吃完都说好。”

  据统计,2017年苇子村人均收入达到1.78万元。

  惠民工程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以前晚上出门或者回家只能摸黑,感觉不安全,现在路灯马上就安装好了!”看着正在安装的太阳能路灯,村民托汉·桑斯巴依感激地说。

  苇子村下辖四队、五队、六队3个小队,四队的路灯安装完工后,苇子村将基本实现路灯全覆盖。如今一到晚上,村里的街头巷尾,时常有村民散步健身。三五成群聊聊家常,在明亮的路灯下畅享家乡的美丽风景。

  一大早,村民安国东便来到田间给自家种的萝卜浇水。“原来防渗渠没有修建的时候,浇水很不方便,现在随时可以浇上水,今年我的萝卜收成肯定好。”看着渠里流淌着的涓涓溪水,安国东开心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安国东口中的渠是2017年修建的自治区村级惠民生项目之一,渠长2.5公里,今年正式投入使用,解决了400余亩土地灌溉难题。

  工作队与村“两委”还向全村200余户村民发放苹果、海棠等果树苗木,帮助村民美化庭院并带来经济收入。依托派出单位乌鲁木齐银行投资186万元援建的苇子村500吨农产品储藏库项目于今年6月正式开工,储藏库的建成将直接解决苇子村蔬菜存储难题,改变冬天自家院子、地窖传统储存模式,提高村民收入。

  民族团结展示和谐文明新风尚

  工作队与村“两委”以基层党建为引领,组织派出单位所辖支行及机关部室18个党支部与村困难户结为帮扶对子,在服务群众中聚民心。打造苇子村党建文化宣传长廊、村民活动室、六点半课堂等,使广大村民在活动中共享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成果。结合“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定期将结亲干部和村民组织在一起,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成立文艺队、体育队、志愿服务队,定期组织志愿者,对村容村貌进行美化,帮助村民美化庭院。

  马惠芳患病多年,一直和老母亲居住,家中缺少劳动力。工作队与村“两委”了解情况后,购买涂料、油漆、粉刷工具等,为她家房屋进行了墙体粉刷修缮。看着焕然一新的房屋,马惠芳充满感激,她说:“党的干部就是自己的亲人呀!”

  在村委会的墙上挂满了锦旗,每一面锦旗的背后都有一段工作队与村“两委”帮助村民的感人故事,透过一面面锦旗,仿佛诉说着干部与群众团结奋进共建家园的历程。

  如今的苇子村,村容村貌日新月异,文明互助蔚然成风,邻里关系更加和睦。工作队和村“两委”始终坚持在“和谐稳定”上做文章,在“乡风文明”上下功夫,以业富民,在建设美丽和谐家园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责任编辑:于洪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