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行进】

创新社会治理 共建共治共享幸福家园

2018年11月27日 12:02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记者李杨报道)古语有言:“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良好的社会治理是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和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以全新的视角思考并探索国家治理的相关问题,取得了重要成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近年来特别是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自治区党委始终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把社会治理摆到实现总目标的大局中去谋划、去推动,建立健全符合中央要求和新疆特点的社会治理体系,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础不断夯实,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综合施策 社会大局持续向好

  “我已来过新疆8次,如果你问我新疆是什么样的,我依然很难回答你,因为新疆的美太绚丽、太多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新疆是安全、舒适的旅行目的地。”10月23日,来新疆参加“达人西游第二季——醉美胡杨”网络主题传播活动的媒体人唐凯林在微博中对粉丝们回复道。

  旅游业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今年1月至9月,全疆接待境内外游客1.32亿人次,这一数字是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游客用心投票的结果,“新疆是个好地方”实至名归。

  开展严打专项斗争、完善社会面防控体系、健全反恐维稳工作机制……自治区党委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重于泰山的政治责任,落实各项行之有效的好措施、好机制,全面落实反恐维稳“组合拳”,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新疆已连续22个月未发生暴力恐怖案件,包括危安案件、公共安全事件在内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大幅下降,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11月1日,乌鲁木齐雪花纷飞。10时15分,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天山区分局小西门便民警务站里,陆续进来了七八位市民。他们中有的是环卫工人,忙碌了一早上,进来歇歇脚;有的是南北疆前来提货的商人,进来躲会儿风雪。“大家快喝口热茶,暖暖身子吧。”屋外寒气逼人,可屋内民警的一句话,温暖了每个人的心。

  作为社会治理的创新手段,如今,遍布全区各地的便民警务站集治安巡控、接警处警、服务群众、法制宣传等职能于一体,让人民群众深刻体会到“出行安全有保障,应急求助有方向”的警务服务宗旨。便民警务站成为守护和谐的“平安站”、服务群众的“暖心站”。

  “学习了法律之后,我才知道自己曾经面临多么危险的境地。感谢党和政府挽救了我!”10月30日,在和田市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的法律课上,学员阿卜杜力艾海提 · 买提托合提说出了误入歧途的年轻人的共同心声。

  我区立足实际,坚持“一手抓打击、一手抓预防”,通过帮教工作,挽救了一个个被扭曲的心灵,教育了一批受迷惑的群众,避免他们成为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受害者和牺牲品。

  正如新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阿不力克木 · 亚森在目睹了这些学员的变化后所说:“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是帮助被宗教极端思想侵蚀的人群重返正常生活的有效举措,是社会治理的创新之举。”

  勇于创新 画出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圆

  “谁家人手紧就吱声,有困难大家一起帮,一户都不能掉队!”10月以来,杜建新每天忙着组团互助拾棉花。杜建新是库车县墩阔坦镇亚喀守努特村一名联户长,也是10户村民的“领头羊”。

  这10户村民房挨房、地连地,低头不见抬头见。在杜建新的张罗下,大到排查隐患、增收致富,小到打扫庭院、技能培训,大家一起商量一起干,齐心协力保稳定、奔小康。

  “联户平安、联户增收”是阿克苏地区近年来持续推进的“双联户”服务管理模式。在综合考虑村组户数、民汉混居、农牧区差异等因素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将每10—15户划分为一个联户单位,邻里守望、户户联动。如今,阿克苏共建立联户单位6万余个,覆盖66万余户、248万余名城乡居民。联户长通过“穿针引线”、承上启下,形成了以联户单位为基础的“解决问题一通到底、社情民意一传到顶”的社会治理工作体系,让党中央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落地生根,使百姓福祉看得见摸得着。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近年来,我区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一个“共”字,画出了社会治理的最大同心圆,不仅让人人参与社会治理成为可能,更有效降低了社会治理的行政成本,提高了社会治理效益。

  昌吉回族自治州广泛开展党务、政务、财务三公开,规范村“两委”决策议事程序,制定村规民约、社区公约,让群众“一清二楚”当主人、“清清白白”做主角;和田地区指导工青妇群团组织成立群众自治自管组织,推动成立协会、合作社和民间组织8600多个;哈密市在集贸市场、文化活动室等群众经常聚集的场所设置586个“居民说事点”,上下联通、点面结合,形成一条条民意“绿色通道”。如今,“话有地方说,理有地方讲,事有人去办”成为基层群众的切身感受。社会治理的创新举措聚了人气、解了怨气、添了和气,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脚步向下 把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

  “干部来到家中,不仅帮我们解决了生活中的困难,更解决了思想上的疙瘩,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心气更顺了,过好日子的信心更足了!”如今已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养蜂致富能手的特克斯县牧民沙恩 · 阿依甫汗说。

  特克斯县喀拉托海镇也什克勒克村是天山深处的牧业村,也曾是自治区级扶贫开发重点村。过去因为政策解释、落实不到位,少数村干部不能秉公办事,群众意见很大。沙恩曾是当地“赫赫有名”的上访户。

  2017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民政局“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胡玲带领工作队队员,一次次深入牧民家中,与他们一起劳动、一起转场。每周翻山越岭,赶往几十公里外的居民点宣讲,详细解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及时解决牧民的各项困难。如今,沙恩由过去的上访带头人变成了致富带头人。

  “访惠聚”驻村工作是自治区党委聚焦总目标的重要举措,是稳疆安疆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探索。

  这项工作开展4年来,全区5.6万个驻村工作队走访群众3.8亿多人次,排查安全隐患、化解矛盾纠纷137万余个,投入资金74.8亿多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00余万件,帮助203.6万多名群众实现就业。“访惠聚”驻村工作犹如一颗磁石,把各族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

  我区还以“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等作为做好群众工作的载体,在基层一线、田间地头、群众家里化解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成为基层乡村的真实写照。全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坚持群众在哪里干部就去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以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的精神,切实打通干群关系“最后一公里”。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