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惠聚之星】“沼泽”变沃土 山村展新姿

——记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驻伽师县克孜勒苏乡阿亚格勒格勒德玛村“访惠聚”工作队

2018年12月28日 17:37   来源:天山网原创

  天山网讯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驻伽师县克孜勒苏乡阿亚格勒格勒德玛村“访惠聚”工作队,聚焦总目标,抓党建、助增收、送温暖,用真心真情真意让村子更美了,人心更暖了。

  活动为“引” 激活党员“先锋志”

  “在工作队的组织下,我们党员月月有活动、次次有主题,作为一名党员,大家对党组织这个家的感觉越来越浓。”老党员喀依木·肉孜说,每次参加“党员活动日”,内心流露出的是作为一名党员的荣誉感。

  工作队建立“党员之家”,制定“党员活动日”月历表,定时间、定主题、定议程,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诵读党章、重温入党誓词、学习系列讲话,并根据当月具体情况选择活动内容。截至目前,开展以“助农秋收冬播活动”“三新活动评比”“义务劳动”等主题党日10次,党员的“四个意识”明显加强。工作队趁热打铁,又对5名无职党员进行设岗定责,编入“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开展送温暖、环境整治、入户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40场次。如今,村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越来越明显,吸引了村民向党组织靠拢,今年,村里有25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5人经培养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一年来,在工作队的帮带下,党员们在思想上充了‘电’、精神上补了‘钙’,为民服务的意愿提高了、群众对党员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村党支部副书记阿依夏木古丽·热西提深有感触地说。

  工作队还实行“一对一”结对帮带制度,指导村“两委”合理分工,细化责任,规范运行管理,紧紧围绕提升党组织战斗力,按程序充实2名村级储备年轻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更换作用发挥不明显的3名小组长。

  雪中送炭 温暖群众“心窝窝”

  驻村以来,工作队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次召开村民大会征求意见建议185条。工作队将问题逐一记录,按照轻重缓急制定解决方案、倒排工期。

  阿亚格勒格勒德玛村有一条大渠将村里一分两半,渠北村民出行十分不便。为此,工作队在大渠上架起了21座钢桥,极大的方便了住在水渠北侧的200 户村民出行。“这渠上一座座钢桥,给我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工作队是真正把群众的事情放在心坎上的。”村民外力·麦麦提感激地说。

  工作队建立村里大学生台账,认真走访摸底,在详细了解村里有大学生或即将上大学的家庭情况后,发挥派出单位后盾作用筹集“大学助学金”4.8万元发放给11位家庭困难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大学梦”。在北京工业大学上学的依迪热斯·图尔荪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他感激地说:“是工作队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的帮助让我实现了大学梦,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今年以来,工作队帮助贫困户外力·麦麦提修好了围墙、打好了地坪;帮助20户村民安装了“生活污水一体化生物处理设备”;为27户村民送去冬季用煤30余吨;实现村组道路硬化全覆盖,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极大方便了百姓们的出行;购置健身器材,改造灯光球场,为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供便利……工作队用点点滴滴的行动帮助了群众,温暖了民心。

  转移就业 点燃村民“致富愿”

  阿亚格勒格勒德玛村人均耕地不足1.9亩。面对困难,工作队立足村情实际,把转移就业作为促农增收的突破口,实现脱贫致富。

  工作队依托农民夜校,大力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实用技能培训。工作队根据村民培训技能掌握情况和企业用工需求,建立就业指导中心,积极为村民就业“牵线搭桥”。今年以来,工作队帮助培训村民联系工业园区制衣厂,解决19人就业;联系周边乡镇种棉大户,签订了500亩拾棉务工协议,组织116名村民外出拾花务工。同时,工作队指导帮助村致富带头人成立了木工合作社和建筑合作社,使96名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近就业。

  “我在制衣厂学到了技能,每月都有3000多元的收入,一个人的收入比全家种地的收入还高。”在制衣厂务工的贫困户巴哈古丽·库拿洪高兴地说。

  依托地处于国道的特殊地理位置,工作队以本村大十字为中心,打造“商业街”,帮助村民建成美容美发店、水果蔬菜店、肥料种子店等31家小商铺;开办夜市,形成集便民服务、就业创业为一体的小市场,激发了村民的创业热情。“工作队帮我申请了3万元无息贷款,帮我在自家的临街房开起快餐店,这样既可以照顾老人,又不耽误农活和家务事,每月还可挣钱,感谢工作队的帮助。”村民阿尤普·麦麦提感激地说。

  如今的阿亚格勒格勒德玛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强了,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提升了,产业发展了、环境改善了,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纷纷夸赞是工作队让阿亚格勒格勒德玛村变得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