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书好榜样】实干的“好把式”书记

——记呼图壁县五工台镇十九户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武德

2019年01月04日 16:49   来源:天山网原创

  天山网讯 “村里村外都铺上了柏油路,家家户户开上了小汽车……”这是在呼图壁县五工台镇十九户村的真实写照,这些都不离不开实干的李武德书记。

  支部强了群众不再怨

  2007年,李武德刚上任十九户村党支部书记时,全村仅有13名党员,村干部服务意识不强,村集体欠账达百万元,村民对村干部不信任。很多村民都相信李武德干不了多久就会知难而退。但李武德没有被困难吓退,嘴边常挂着一句话:“光说不干假把式,又说又干才是真把式,我就不信我们干不好。”

  李武德和其他班子成员以正风肃纪为突破口,立规矩、正作风,规范“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十余项制度,定期组织全体党员“体检”,每月开展一次自查自纠;实行“季度评岗、半年表彰、年底定星”“一评二促三定星”考核办法,推动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带头示范。现在,不仅村里的党员数量增加到54名,而且递交入党申请书40人,村干部的工作更是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肯定。

  “过去到村里办事,村干部能躲就躲,躲不了的就推,现在可好了,办事很利索,都是李书记带得好。”老党员晏锦山说。在李武德的带领下,十九户村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五好”基层党组织、基层组织建设先进村。

  硬件好了群众不再难

  “以前,我们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日常用水全靠骡马拉,基本没有大型农机具,全村1.6万亩农田灌溉严重缺水。”老党员佘树明的话再现了李武德当选之初的窘迫状况。

  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只有不会解决困难的干部。面对资金不足的困惑,李武德带头将自家用于盖房子的钱拿出来,号召村干部和村民凑齐了60余万元,修建了一座17米高的水塔,将全村四个村民小组铺上了自来水管网,彻底解决了村民饮水难题。

  “自来水通水的那天,我们就像过年一样,村民们穿戴一新,又是唱又是跳的‘闹腾’了一天呐,那场面甭提有多高兴了。”说起当时的情景,村民唐德荣感慨万分。

  村里的道路浮尘滚滚,大坑套着小坑,尤其是遇上雨天,村民外出更是苦不堪言,运货的拖拉机都不愿意进村……2009年,通过充分征询村民意见,李武德和班子商议后,毅然决定修建道路。为节省资金,他带着村里的百余名壮劳力奋战在工地上,拉运沙石、砸夯路基、推平路面……经过一个月的奋战,修通了村里通向外界的“光明路”。

  “路修通的那一天,我就开始跑起了运输,起先把农副产品拉出去卖,有了积蓄以后,又换了一辆小货车,这一来二去的就把生意做大了。”运输大户郁振德说:“如果不是李书记带领大伙修通了路,也不会有今天的好日子,李书记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书记啊!”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李武德以专啃“硬骨头”的韧劲,带领村“两委”让村里的基础设施一年一变样:小游园、党员之家、代表之家、妇女之家、农家书屋等“聚心之家”相继建成;硬化村组公路11.5公里,美化、绿化村组巷道5.6公里,修建蓄水工程4处,新修U型防渗渠20.8公里……让昔日贫瘠的盐碱地变成“金土地”。

  富民强村才是硬道理

  李武德始终把村民的“钱袋子”放在心上,想方设法让村民过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带着这份初心,他带领班子一帮人跑市场、搞调研,推进规模种植辣椒1万亩,200余种植户当年收益20多万元,村民年人均增收1000多元。

  他还带领村“两委”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建了72座温室大棚,20余户经营户年均收入在15万元以上;发动村干部带头创办奶牛养殖合作社,通过入股分红方式带动86户村民人均年增收1600元;带头引领全村流转土地4700亩,从事规模化种养殖,使全村规模化养殖奶牛达到1400头,羊2300只,促进村民人均增收1200元;成立劳务输出合作社,季节性输出富余劳动力600余人,全村常年外出务工347人。

  村民柴忠升仅靠种植业收入不足以支付三个孩子上大学的开销,在李武德的帮助下,他学习了酒窖控温技术,并被大唐西域酒庄聘为技术员,每月5000元的收入让他摆脱了困境。

  如今,十九户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50余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1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经济强村。由于工作突出,李武德多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十佳优秀村干部”等荣誉称号,十九户村被国家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李武德用真情服务十九户村的父老乡亲们,用“辛苦指数”换百姓“幸福指数”,赢得了村民集体点赞。

[责任编辑:翟文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