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书好榜样】村民信赖的“巴大哥”

——记博乐市达勒特镇俄罗森布拉格村党支部书记 巴特其克

2019年01月08日 15:53   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讯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党员就要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博乐市达勒特镇俄罗森布拉格村党支部书记巴特其克说。他在俄罗森布拉格村一干就是6个年头,没辜负自己的承诺,几年间,先后被评为博乐市劳动模范、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

  抓班子带队伍 增强党组织凝聚力

  “这小伙真是不知深浅,也不知道咱们村是个啥情况。好好的生意不做,要当什么村支书,真是没事找事。哭的日子在后面呢。”村民有怀疑,有不服。面对村“两委”班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不高、年龄偏大、能力较弱的实际,巴特其克犹豫过,害怕过,后悔过,但开弓没有回头箭,要想让群众服只有做出成绩,让事实说话。

  打铁先需自身硬。作为党支部书记他首先做到勤奋学习政治理论、党章及各种党建文件资料杂志和村级管理等知识,不断增强自身工作能力和素质。同时,积极争取镇党委的支持,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调整和充实村“两委”班子,严格落实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三会一课”和“四议两公开”等基本制度,严格以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做到分工明确不扯皮,责任到人不推诿。

  俄罗森布拉格村是一个农牧结合的村,针对党员居住分散、难集中的问题,巴特其克多次召集村“两委”、村党员座谈,并成立了由党员、草根宣讲员、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马背宣讲队,将党的方针政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每家每户。在宣讲的同时,注重收集群众反馈困难诉求,了解牧民群众的心声,共收集牧民意见180条,解决180条,群众满意度达到100%。

  巴特其克坚持每周利用升国旗、农牧民夜校等阵地组织村干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用技术,不断给村干部“充电加油”。同时,设置公示栏,严格执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每个重大事项都充分征询村民意见,干部群众的心明了、气顺了,对班子的信任就多了、支持就多了、干劲也足了。

  抓项目促产业 拓宽村民致富路

  乡村振兴看产业,产业振兴靠干部。俄罗森布拉格村是农牧业村,过去这里的农牧民以传统养殖方式为主,主要以小、散、密居多,难以管理,导致养殖污染严重,养殖户辛苦一年,也挣不了多少钱,到现在村里还有36户贫困户没有脱贫。如何进行农业转型升级,拓宽致富门路,让全体村民共同富裕是巴特其克苦苦思索的问题。

  经过反复研究后,他和村“两委”将目光投向“抱团养殖”。一开始,很多养殖户都不理解,巴特其克就领着村干部们挨家挨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终于说服了36户村民将扶贫资金用于集中养殖。通过“合作社+养殖户”的模式发展“抱团养殖”,建设养殖基地,合作社从阿勒泰引进122只优质种公羊,分配给36户养殖户,并负责饲料、技术指导以及出栏回收等一条龙服务。合作社每年新产羊羔1万余只,利润100余万元,养殖户领取10%分红收益,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在50万元以上,从而实现养殖户与村集体共同增收。

  看着自己的腰包一天天鼓起来,贫困户努尔合买提乐开了花,高兴地说:“以前自己搞养殖,累还挣不了钱,去年合作社给我分了8只种公羊,今年产了10只羊羔,这些羊羔比以往自己种羊配产的羊至少重2公斤。空闲时间我学到了养殖技术,巴大哥太厉害了,跟着这样的书记干,我们肯定能富起来。”

  巴特其克还带领村“两委”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他发现骆驼养殖成本低、抗病性强,驼奶和驼绒经济价值高,符合小畜换大畜的畜牧养殖发展方向,他利用兴边富民资金购买奶骆驼50峰,成立骆驼养殖合作社,吸收20户贫困户为合作社社员,催生出一个新的特色养殖业,存栏骆驼130峰,为村民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带头引领全村流转土地2500亩,规模化种植棉花;成立劳务输出合作社,季节性输出富余劳动力300余人,全村常年外出务工80多人。

  在巴特其克的带领下,俄罗森布拉格村村集体收入迅速增长到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从2011年的9000元增长到1.8万余元。如今的俄罗森布拉格村半数人家有轿车,大部分村民在市区或镇上有楼房,群众都说,村里巨大的变化,离不开“巴大哥”!

  抓文化促新风 打造美丽家园

  村民的口袋满了,村集体经济强大了,巴特其克开始琢磨如何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巩固村民的幸福生活。他带领班子仔细琢磨、反复研究后,决定修建文化长廊、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篮球场、足球场、健身场。利用农牧民夜校、远程教育平台,定期组织村民学习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引导村民自觉知法懂法守法。

  为丰富各族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巴特其克组织群众成立了合唱队、文艺演出队、文明宣讲队、马背宣讲队等4支队伍,利用村文化广场,在各类节点组织开展群众性“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和各类体育竞技活动,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乡风文明,还邀请市文工团、镇文化站专业人员来村里演出,组织村民开展了20场主题文化活动。

  “在巴大哥的带领下我们村里发生了很大变化,像城里一样,文化活动也特别多,大家一起学习、生活,有什么困难都相互帮助,就像自家人,我们生活在这里太幸福了。”村民奥依塔说。

  “有困难找巴大哥!”这是村民的口头禅,巴特其克时刻把群众挂在嘴边装在心里,用点点滴滴的行动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支持。

[责任编辑:权治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