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追梦人】荒野逐梦的“找煤福星”

2019年02月18日 09:51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记者谢慧变报道)2019年2月12日一大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田地质局一五六煤田地质勘探队队长韦波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办公室,静静地看起书来。他办公桌上及身后的两个书柜里,各类书籍满满当当。

  只要不出野外,韦波总是第一个到单位。“地质勘探是一门很精深的学问,需要实践经验,更需要不断学习。”韦波说。

  前不久,在2018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自治区煤田地质局、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等共同完成的重大成果《西北地区煤与煤层气协同勘查与开发的地质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韦波作为课题的主要编写者前往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回忆起领奖经历,韦波有些激动,“十年磨一剑!这一刻,我们真的等了十年。”他眼圈泛红,声音有些沙哑。

  西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2008年以前,煤炭开发主要集中于浅部地带,不仅对深部隐伏区未做深入研究,而且对煤层中丰富的煤层气也很少涉及。煤层气俗称“瓦斯”,是新型的非常规清洁能源,既可以供暖还可以应用在化工、车辆等各个领域。

  如何将优质的煤层气资源勘查开发并有效利用?韦波和他的团队自2008年起开始研究。

  “起初我们引进了中部一些省份甚至国外的先进技术,都没有成功,只能靠自己。”韦波说。

  2008年,自治区煤田地质局建成了第一个煤层气生产小井网,日最高产量7000立方米,但是存在衰减快、气量不稳定等问题,无法满足规模开采条件。韦波带领科研团队潜心研究、不断总结,终于攻克了煤层气勘查与开发各个环节的地质关键技术,最终形成了准南煤田阜康矿区100余口井、日产量20万立方米煤层气产能规模,单井日产量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乌鲁木齐矿区初步形成了22口井规模的产气井网,日均产气3万立方米。随着规模开采力度加大,未来煤层气将会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谈到煤层气的发展前景,韦波很是兴奋。

  1991年毕业于西安矿业学院,后分配到自治区煤田地质局一五六队,28年来,韦波取得的成就远不止这些。因为在三塘湖勘查、三道岭南勘探以及南疆找煤工作中成绩卓著,同事都称他为“找煤福星”。“找煤基本上都是靠双脚走路,有时爬一座山得三四个小时。”韦波说。

  2014年,新疆煤田地质局一五六队承担了库尔勒市塔什店矿区南部找煤工作,几个钻孔打下去都是“白眼”,项目组准备收工回营。这时刚刚调任一五六队担任队长的韦波拿来图纸,找来资料,经过反复研究论证,认为该区块地质条件符合“推覆体构造”特征,不能简单放弃。调整思路,修改方案,重新再干,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后喜讯传来,该地区发现了可采煤层,而且是优质化工用煤。韦波带领团队先后组织实施了120余项地质勘探项目,探明煤炭资源量780多亿吨,建设了2个煤层气勘查开发示范工程。

  地质工作者长年累月奋战在戈壁荒漠或高山,风餐露宿,日晒雨淋。但在韦波看来,地质人收获的乐趣是无人能及的。“地质人和大自然零距离接触,那种快乐是无法言说的。”韦波说,“当你完成一个项目,知道这个成果能给更多人带来实惠,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

  编辑点评

  “当你完成一个项目,知道这个成果能给更多人带来实惠,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这就是像韦波一样的科研工作者们的初心。哪怕十年磨一剑,哪怕把冷板凳坐穿,哪怕无数次推倒重来,只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为人民服务放在价值排序第一位,就都是值得的。

[责任编辑: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