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视野 · 点评经纬】农村消费升级呼唤优质供给

2019年02月18日 10:23   来源:新疆日报

  春节期间,人民日报记者在江西、湖南、黑龙江、江苏四省部分农村调查时发现,当前农村市场呈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地方,优质商品少、优良服务少等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深挖农村消费潜力,需要继续做好增加优质供给的大文章(据2月13日《人民日报》)。

  类似情形在新疆同样存在。从农村消费基础来看,近年来,新疆通过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乡村振兴、推进农业产业化等各项举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年增长。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新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75元,增长8.4%。农民钱袋子“鼓了”,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自然对消费有着更高的需求。这直接反映在新疆2018年的统计数据之中:新疆乡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04.72亿元,增长7.3%,增速远高于城镇市场。

  消费是市场流通环节的重要一环,一头连着供给侧,一头连着需求侧。从需求侧来看,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呈现出一些新变化。笔者在南疆农村采访时发现,过去农牧民收入不高,对商品要求较少,能满足日常生活即可,消费基本上在巴扎上完成。可现在,随着收入提高,农牧民对商品质量、功能、品牌等方面有了更多的要求,一周一次的巴扎显然满足不了农牧民的消费需求,巴扎上销售的商品品质距离农牧民的要求也存在差距。一个最直观的现象就是,过去南疆农村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毛驴车,已经难觅踪迹,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品牌的电动两轮或三轮车。

  春节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农村集贸市场调查体验报告》显示,农村集贸市场涉嫌假冒产品和“三无”产品问题发生率相对较高。实地调查体验发现,155个农村集贸市场样本中有87个市场存在疑似假冒产品,涉嫌违规发生率为56.13%。

  从供给端来看,“买难”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在农村消费市场上存在。要解决这个矛盾,不仅需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各行各业加快在农村的市场布局,增加农村市场优质商品供给。

  可喜的是,2019年1月,自治区出台了《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实施意见》。在《意见》中,专门提出了“推动农村居民消费梯次升级”,从农村商业基础设施建设、电子商务进农村、产销对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部署。

  有了政策的大力支持,还需要企业做出积极回应,生产出更多符合农村消费需求的商品,只有优质商品占领农村市场,才能让山寨商品无可乘之机。相信随着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不断释放,广阔的农村市场必将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陈蔷薇)

[责任编辑: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