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革故鼎新 “烙”笔生花

2019年02月19日 16:19   来源:兵团日报

  天山网讯(记者殷雪静 通讯员孙丽娜报道)2月13日,记者见到兵团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新平时,他正在九师一六四团职工文化活动中心里创作烙画《肥仔送福》。

  “创作这幅《肥仔送福》烙画,愿大家都有好运气、好福气。”杨新平说。

  一块木板,一支烙笔,随着阵阵嗞嗞声,灼热的烙铁在木板上游走,淡淡青烟散去后,“肥仔”的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在木板上呈现出来。

  “烙画用的木板是有讲究的,以椴木三层胶合板为佳。”杨新平介绍,椴木最大的优点是酸性大,不易腐蚀,而且烘烤产生的气体对人体无害,烙画保存时间更久。

  用烙铁在木板上作画,原本是黑和白的“两色世界”。 杨新平在继承传统烙画技法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研究实验,形成了“以烘为主,以色为辅,烘烤定型”的现代套彩烙画技艺。

  “起初用水粉颜料等为烙画上色,木板烘烤受热后,画面会变模糊,颜色黯淡无光。”杨新平说,现在用矿物质颜料和植物颜料搭配上色,这两种颜料经高温烘烤会产生物理变化,使画面更加清晰,光泽更好,不会变色。

  杨新平在烙画工具上也进行了变革,由传统的火烙铁改为电烙铁或电烙笔,电烙铁和电烙笔能保持相对恒温,技法更丰富,勾勒、点染、渲染等技法能得到广泛运用。

  在杨新平看来,烙画艺术在创作中具有古今交融的特点,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技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因此烙画既能保持中国传统绘画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

  杨新平从小就喜欢绘画,青年时期便时常临摹画集里的人物和风景。有一次回河南老家,他看到木工用火钩在衣柜上烙出山水、花鸟等图案作为装饰品,这一偶然发现令他心动不已。

  从那以后,他便开始尝试创作烙画。十几年来,他走访民间艺人,去山东、河南、河北、北京等地学习技艺,还曾到中央美术学院学习。

  回到兵团后,杨新平创作出一些军垦题材的烙画作品,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创作的反映边境团场哨所故事的套彩烙画《守望》,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入围奖。

  此后,杨新平创作了一系列反映兵团屯垦戍边历史的烙画作品。代表作品《凯歌进新疆》《军垦第一犁》《地窝子的春天》《创业》《一棵老榆树》《胡杨卫士》《小白杨》《团场记忆》等,都饱含兵团特色和军垦文化气息。

  因为长年从事烙画创作,杨新平的手上留下多处烫伤的痕迹,大拇指也因为时常用力而变得更宽大。当记者问起创作的艰辛时,他笑着说:“没有一点工匠精神,能学精一门技艺吗?”

  “现在,传播兵团文化、讲述兵团故事的平台更大了,我的使命就是把反映军垦文化的套彩烙画技艺发扬光大。”杨新平说。

[责任编辑:赵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