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08日 11:57 来源:巴音郭楞日报
天山网讯(记者陈彦强 付宁报道)3月初,艾力牙孜·毛依东算了一笔增收账:今年前两个月每月收入7000元,照此计算,全年的收入就是8万余元。
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艾力牙孜的喜悦溢于言表:“这得感谢村里的老党员达吾提·买买提,没有他给我提供的奶牛,就没有我今天的好日子!”
“一个将才带一军,一个能人带一村。”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英下乡喀尔巴格村,达吾提·买买提就是一个能够带动更多人致富的“能人”。
达吾提·买买提今年61岁,是一位退伍军人和老党员。十几年前,他和家人通过销售自制的酸奶发了家,是村子里最先富起来的人。
“我一家富了算什么,让更多的村民一起富才好。”达吾提说,这是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衷,也是他的奋斗目标。
达吾提是出了名的古道热肠。谁家的孩子没钱上学,他送上钱;谁家的老人患病住院没钱,他去支付医药费;谁家遭遇了变故,他慷慨解囊……他想通过这种方式,帮助更多村里生活困难的人。
然而,达吾提发现,给钱给物只能解决贫困群众一时的困难,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究竟怎么样才能带动更多的村民脱贫致富?他一时陷入了迷茫。
2014年,党中央、国务院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达吾提从报纸上了解到这一消息后茅塞顿开:“办一家酸奶厂,不就可以带动更多村民致富了嘛!”
2015年初,达吾提投资160万元的“哈尔巴克酸奶厂”开业,8位生活困难的村民开始到酸奶厂上班,每人每月有了2000多元的收入。
达吾提觉得,这还远远不够。他找到村里的贫困户艾力牙孜:“这几年你父亲常年患病,开销很大,要不你养牛给酸奶厂供奶吧?”
艾力牙孜面露难色:“你的这个想法好是好,可我没钱买牛呀。再说,我也没养过牛呀。”
“我给你买牛你来养,你不会养我来教,然后我掏钱收牛奶,你每月根据收入给我还买牛的钱就行了。还完钱后牛就是你的。”达吾提诚恳地说。
竟然还有这样的好事,乐得艾力牙孜眉开眼笑,他爽快地答应了。
从2015年到2018年,达吾提分批次将价值6万余元的5头奶牛提供给艾力牙孜。2018年底,艾力牙孜还清了购牛款,开始在致富的路上大步向前。
“村民阿曼古丽·买买提、扎义尔·买斯木和艾力牙孜一样,各养了我提供的5头牛,通过供牛收牛奶传技术的模式,脱了贫致了富。”达吾提说,今后他将进一步完善自己探索的这一精准扶贫模式,让更多的村民过上好日子。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达吾提·买买提致富不忘乡亲,用一头牛撬动了可持续性的产业扶贫模式,激发了乡村的内生活力,建立了扶贫帮困的长效机制,是精准扶贫的新思路和新做法。”库尔勒市英下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地里木拉提·麦合木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