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听爸爸的话 帕提古丽治沙14年

2019年03月14日 12:10   来源:天山网

工作中的帕提古丽 · 亚森(左)。图/受访者提供

  天山网讯(记者秦金俐报道)灌溉管线在沙漠中纵横交错,小旋风不时卷起沙尘。治沙员帕提古丽 · 亚森不断弯腰检查管线是否有损坏。这两天就要放水浇地,为春季植树做准备,安装、修缮管线是目前治沙员们最重要的工作。

  成为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河东治沙站治沙员14年来,帕提古丽的每个春天都是从检修管线开始的。14年来,她植树造林、守护绿洲,用青春和汗水践行着对父亲的承诺,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初做治沙员,险被困难吓跑

  2004年,从乌鲁木齐一所中专毕业后,父母叫帕提古丽回家乡且末县参加事业单位招考。父亲劝帕提古丽进治沙站做治沙员,起初她并不愿意。

  父亲语重心长地给她讲起了历史上风沙给家乡带来的几次较严重的危害,“要想那样的危害不再重演,总有人要去与风沙搏斗。”他希望女儿进入治沙站,为保护家园尽点力。父亲眼中流露出的殷切期望深深触动了帕提古丽,她答应去做治沙员。

  2005年,23岁的帕提古丽进入河东治沙站成为一名治沙员。她以为,治沙员只需要背着仪器在沙漠里搞探测和研究,可进入治沙站第一天,她拿到的不是仪器,而是一把镰刀,跟着大家一起去车尔臣河边割芦苇,扎固沙的芦苇沙障。正值1月份,芦苇荡里到处是暗藏的薄冰,一不小心踩下去水没过膝盖,冰冷刺骨。一天芦苇割下来,帕提古丽的双手布满血口子,浑身泥水,冻得不停地打哆嗦。

  回到家,她在父亲面前流了泪,父亲开导她:“再苦也要坚持下去,终有一天你会明白坚持的意义。”

  接下来的日子,干体力活是帕提古丽的日常。布管线时,她拉着管子在沙丘上爬上爬下,几个小时下来累到几乎虚脱。中午吃自带午饭,揭开饭盒一阵沙尘来袭,变成了沙尘拌饭。种树、扎沙障、挖沟……半年下来,帕提古丽开始后悔当初的选择。父亲安慰她,“将来一定会好起来。做事不能半途而废”。

  就在帕提古丽对工作万分纠结时,她的父母突然因病相继离世,那时她成为治沙员才10个月,“丫头,好好干啊!”“丫头,有空带我去看看你在沙漠里种的树”……父亲生前的嘱咐萦绕在她耳边,让她开始为自己的犹豫羞愧,“我不能让父亲失望”。

  面对生活难题她选择留下来

  几年后,帕提古丽与同是治沙员的丈夫组建家庭。此后两个孩子相继出生。丈夫劝她申请调回县里工作,能照料家庭也没那么辛苦。帕提古丽再一次犹豫了。但最终她给了丈夫答案:自己要继续当治沙员,希望他能回家照顾孩子。夫妻俩为此争执起来,最后丈夫做了让步。2012年丈夫调到了县里其他单位工作。“我挺内疚的,这么多年,家里的事都是丈夫操心。”帕提古丽说。

  疾病也没有吓跑帕提古丽。2009年年底至2010年年初,她被查出患有脑瘤,医生建议她不要再干重体力活,“当时真的有点怕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孩子怎么办?”回到基地,她沿着防护林走了很长一段路,一棵棵地抚摸着树木。这些昔日的小树苗5年来“饱饮”她和同事们的汗水,已长成一片绿荫。最终她再次决定留下。医生建议她做手术,可想想马上要到来的春季植树,她选择了吃药治疗。让她庆幸的是,这么多年来还没有感觉不适。

  与帕提古丽同时进入治沙站的阿依妮莎说,由于帕提古丽工作表现优秀,2012年县城一家单位要调她去工作,被她拒绝了,“她始终知道自己要什么。”阿依妮莎说,帕提古丽常说,要她离开这里就像让树离开树坑,她舍不得这里的一草一木。

  始终是那个爱美的铿锵玫瑰

  帕提古丽一直非常注重形象,出门前必留10分钟来化妆。工作时穿工作服,但休息日,帕提古丽一定会穿上漂亮的裙子。“她就是我们治沙站的铿锵‘黑玫瑰’。”她的同事热孜亚说。

  春天在沙尘中种梭梭,夏天在太阳的炙烤下埋沙障,冬天在冰冷的河水里割芦苇,每天背着铁锨、铁丝、管钳、锯子、滴灌配件等工具在沙漠里穿梭。14年的努力付出为帕提古丽赢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各级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但真正让帕提古丽自豪的是沙漠“颁发”给她的“绿色奖章”。她刚来治沙站时,防风林带的面积只有5000亩左右,如今已达11.5万亩。2017年,她偶然乘坐一架执行防护林飞访任务的直升机在上空飞了一圈,“看到下面壮观的大片绿洲,我不知不觉流了眼泪,瞬间明白了父亲当时说的‘终有一天你会明白坚持的意义’”。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