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退役军人】三十四寒暑守望 护丰碑初心不改

——记乔尔玛烈士陵园管理员陈俊贵

2019年03月20日 10:20   来源:新疆日报

  ■“碧血洒满天山捐躯为谁——为国威军威振奋;夫妻十年分居幸福何在——在千家万户团圆。”40多年前流传在独库公路上的这幅对联,如今听起来依然铿锵有力

  ■为修建独库公路,先后有168名官兵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今天,在陈俊贵一家的守护之下,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他们、感谢着他们、怀念着他们

  新疆日报讯(记者白之羽 加孜拉·泥斯拜克报道)2月28日,天山深处的新疆尼勒克县乔尔玛烈士陵园,庄严、肃穆,不时刮过的风,卷起地上晶亮的雪粉,很快在阳光中四散消逝。烈士纪念馆内,陈俊贵已在镌刻着牺牲战友信息的纪念墙前面站了好一会儿。他嘴唇一张一翕,默念着这些战友的名字,好像他们并未远去。

  虽然大雪封山交通不便,但陈俊贵还是隔一段时间就回一次山上,在战友们的墓前待上一会儿。这是属于陈俊贵自己的时间,因为到了夏天,他更多的精力要留给来这里参观祭奠的人,给他们讲述30年前的独库公路大会战和传承至今的天山精神。

  25年寻觅

  只为当初那句嘱托

  独库公路,北起独山子,南至库车,全长562公里,是连通南北疆的要道。自1974年开始动工到1983年全线贯通,其间有数万名官兵在这里不分寒暑艰苦工作。1979年,来到施工现场的陈俊贵就是其中一员。

  1980年4月8日,在天山深处修筑公路的部队,被突如其来的暴风雪重重围困。为了营救战友,4名战士奉命出门求援,在饥寒交迫的生死关头,班长和战友把最后一个馒头让给了年龄最小的陈俊贵。临死前,班长留下了一句嘱托,希望陈俊贵可以去他的老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

  此后的25年间,无论是因伤治疗、复员回乡,还是回到新疆开始守墓,陈俊贵始终没有忘记老班长的嘱托。可只跟老班长相处了38天的陈俊贵,连他家的详细地址和父母的姓名都不知道。

  一次次的寻访,一次次的碰壁。

  事情的突破口,竟然是在陈俊贵2001年入伍的大儿子陈晓洪身上发现的。在一次与战友的交流中,陈晓洪获得了极为重要的线索:有了老班长生前所在的部队经过整编后新部队的去向。

  2005年10月,老班长的亲人寻到了。在部队干部的陪同下,陈俊贵很快来到了湖北省罗田县。遗憾的是,老班长的父母已先后过世。长跪在老人的坟前,陈俊贵悲痛不已,更坚定了自己为战友们守墓的决心。

  25年的寻觅,终于画上了一个不够完美的句号。

  34年坚守

  陪伴168位战友

  其实,寻人只是陈俊贵回报战友恩情的一个片段。更多的故事,一直在时间的长河中,悄无声息地流过。

  1985年,就在复员第二年的深冬,陈俊贵举家迁到了天山深处,开始为战友们守墓。“到的第一个晚上,我们就找了个麻袋片盖在身上。”30多年前的场景,妻子孙丽琴记忆犹新。

  1988年,守墓3年了。到了当初约定的时间,孙丽琴开始收拾简单的行李准备离开。默默地陪妻子打包好行李,陈俊贵说:“我再去看看我的战友们。”在坟前,他一跪不起,泪流满面。

  直到今天,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孙丽琴还是哽咽了。“我看着那些光秃秃的坟,心里特别难受,就像心被拽出来一样疼。”孙丽琴扔掉包裹,走到陈俊贵面前说,“我们先不走了,再守一年吧。”

  于是,又一年。

  于是,再一年。

  于是,一年又一年。

  2005年,在从老班长家乡返回后,陈俊贵从部队了解到,为修建独库公路,先后有168名官兵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而他们的墓地却散落各处。2006年,陈俊贵变卖所有家产,将所得的3万余元交到了地方政府,希望能够翻修墓地。在他的感召下,当年,烈士陵园得到了修复。2008年,地方政府再次投入资金,把烈士陵园建成烈士纪念馆,陈俊贵成为第一任管理员。

  1959年出生的陈俊贵,今年60岁了。长年的守望,没有消磨他的热情,他动情地说:“我会一直守下去!”

  无数次动摇

  最愧对妻子

  守望天山,是陈俊贵自己决绝的选择,但是,在长达34年的岁月里,他也并非毫无动摇。

  “无数次面临生活的困苦时,都会想要放弃。”陈俊贵说,可每次想跟老班长和战友们告别的时候,却又“退缩”了。“我的命是战友们给的,我要对得起他们。”

  对得起战友,可对不起的却是自己的妻子。

  “最穷的时候,整整一个月都吃不到油。”说起这些,陈俊贵本来洪亮的语音低沉了下去。“有一天,突然看到妻子头发全白了,特别心酸。我能坚持到今天,全是妻子的功劳,没有她就没有今天的我。”

  尽管是陈俊贵发自内心的表白,但孙丽琴却觉得,丈夫和自己所做的一切,是任何一个善良、诚实的人都会去做的事情。“人不能忘恩负义,我作为老陈的妻子,就该跟他一同报恩。”孙丽琴的话不多,却掷地有声。

  其实,虽然陈俊贵嘴上没说,但他心里明白,和自己一起吃苦受罪的不只是妻子,还有3个在天山深处度过整个童年的孩子。

  如今,3个孩子都有了理想的职业:女儿在北京,是一名光荣的武警军官;小儿子大学毕业后,回到了独库公路参与养护工作;而曾经陪伴最久、付出最多、对自己意见最大的大儿子陈晓洪,则在2018年8月1日,回到乔尔玛烈士陵园,与自己肩并肩成为了一名管理员。

  一辈子的总结

  值得

  当听说陈俊贵说服陈晓洪回来参与烈士陵园管护工作时,很多人都打来电话,第一句就是:“老陈,你是不是疯了?”为什么自己和妻子两个人的归宿,还要成为下一代的选择?

  对于这些人的疑问,陈晓洪自己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如果没有对独库公路的特殊感情,或许很难坚持下去。”而在他看来,自己显然是最适合的人选。

  而陈晓洪与烈士陵园之间的感情羁绊,除了父母外还有另外一段,那就是他与自己爱人相识相恋的故事。

  2010年的一天,伊宁市的姑娘孙琳琳,来到乔尔玛烈士陵园,听了陈俊贵的讲解后非常感动。机缘巧合之中,几天后的相亲让两个年轻人相识了,并很快坠入爱河。如今,快7岁的大孙子陈煜昊已经一板一眼地对爷爷陈俊贵说:“爷爷奶奶是守墓第一代,我爸爸是第二代,我想做第三代。”

  孩子的话或许不必当真。但在陈俊贵看来,能在纪念馆讲一讲当年的独库公路大会战,去战友们的墓前点一支烟、洒一杯酒,在万籁俱寂的夜晚,流着泪想起当年的那个馒头,非常幸福。

  “值得!”是陈俊贵对自己半生短短的总结。

  “碧血洒满天山捐躯为谁——为国威军威振奋;夫妻十年分居幸福何在——在千家万户团圆。”40多年前流传在独库公路上的这副对联,如今听起来依然铿锵有力。而陈俊贵一家人,还在这条路上,继续书写着天山精神的时代新篇章。

[责任编辑: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