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人物】袁国映:十闯罗布泊寻找野骆驼

2019年03月21日 10:52   来源:新疆日报

袁国映(右)在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资料图)。

  年近八旬的袁国映虽已退休多年,但仍然关注着野骆驼的保护

  科考队摸清了野骆驼的习性,统计出每个区域野骆驼的数量,为国家更好保护野骆驼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新疆日报讯(记者张治立报道)“《新疆生态环境与保护》丛书中,有一本专门写野骆驼保护的;《新疆生态环境变迁与保护》丛书中,也有关于野骆驼保护的内容。”3月18日,袁国映向记者介绍他这几年编著的丛书时,特意提到了对野骆驼的保护和研究。

  年近八旬的袁国映虽已从环保战线上退休多年,但现在仍担任新疆生态学会荣誉理事长、国际野骆驼保护基金会顾问等职务。在他的工作生涯中,难忘而自豪的,还是带领科考队十闯罗布泊,保护和研究野骆驼的一幕幕。

  袁国映自幼喜欢探寻动物植物世界的秘密,上大学时特意选修了生物学和土壤学。当他大学毕业到新疆工作后发现,自己无法完成野骆驼与家骆驼的区别这一科普读物的撰写,因为他从没见过野骆驼。

  从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的自传《我的探险生涯》一书中、从尉犁县居住在沙漠边缘的一些农民口中,袁国映断定新疆有野骆驼存在。无独有偶,时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官员的简·海尔博士,也在世界各地寻找野骆驼的踪迹。简·海尔断言,濒临灭绝的野骆驼应该集中生活在新疆的戈壁、沙漠中。

  1994年9月,袁国映到蒙古国参加中亚持续发展国际会议,与出席会议的简·海尔相遇,两人都道出了对新疆野骆驼分布区考察的向往。

  不久,简·海尔筹集到了新疆野骆驼科考经费,时任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的袁国映从自治区环保系统抽调人员组成科学考察队伍,开始对野骆驼进行考察。

  科考队第一次进入罗布泊,在长达300多公里的戛顺戈壁以及附近寻找了一个多月,仅在一道山沟的沟口发现了一堆野骆驼粪便。

  一天,当心情低落的科考队员们在罗布泊南面的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脚下的宿营地醒来后,有队员通过望远镜发现一群陌生的身影。袁国映急忙接过望远镜,“是野骆驼!有11峰,其中有两峰小驼在母驼的带领下正撒欢呢!”袁国映回忆:“那是1995年5月11日,值得纪念的一天!”

  袁国映第二次进罗布泊是在1996年。那次,在一片梭梭林里,他们看到远处一个小黑点。袁国映纳闷:“怎么一个人站在那里?”再往前走一看,原来是一峰正在产仔的野骆驼。袁国映匍匐到距离野骆驼三四十米远的地方,记录下了它从分娩到骆驼仔站立起来的全过程。

  罗布泊北部戛顺戈壁有60—90峰、罗布泊东部和阿尔金山北部有340—400峰……从1995年春至1999年5月,袁国映带领科考队先后6次进入罗布泊无人区,对野骆驼分布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了解。科考队摸清了野骆驼从发情到交配、从护仔到御敌、从食草到饮水等方面的习性,统计出每个区域野骆驼的种群数量,为国家和自治区制定野骆驼保护计划提供了第一手珍贵资料。

  在考察队的努力下,国际上成立了野骆驼保护基金会。2000年5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包括阿尔金山北麓在内6.7万平方公里的野骆驼自然保护区,2001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野骆驼自然保护区建成后,袁国映又先后4次进入罗布泊考察,其中两次还救护了受伤的野骆驼。

  值得一提的是,袁国映退休后,他的儿子袁磊继承父业,继续保护野骆驼。

[责任编辑: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