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易地扶贫搬迁:让困难群众稳得住能致富

2019年03月24日 10:32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记者张治立 何玲 李道忠报道)易地扶贫搬迁是自治区“七个一批”脱贫举措之一,是自然条件恶劣地区贫困人口脱贫的有效途径。通过精准到村到户到人、安置方式比选、后续产业谋划等工作,不仅确保了有搬迁意愿、符合搬迁条件的贫困户搬得出,而且确保了他们稳得住、能致富。

  “绣花”功夫精准搬迁

  自己从牧民变成保安,妻子从家庭妇女变成个体老板,弟弟从牧民变成护边员——易地扶贫搬迁之前,图尔坤阿力·图尔逊从来没想到自己的生活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图尔坤阿力是乌恰县铁列克乡喀拉铁列克村村民,放牧曾是他家世世代代的生产方式,辛辛苦苦一年下来,全家仅有4000元左右现金收入。

  自2016年起,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开始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在精准识别上做足“绣花”功夫。精准识别搬迁对象、严格选择安置地点、精心做好安置后的保障计划,同时积极发展后续产业项目。

  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扶持下,2017年6月,图尔坤阿力一家搬迁至乌恰县巴音库鲁其乡托帕社区,过起了城里人的生活。他说:“现在,我当保安每月有2000元工资,妻子在自家门面房做小生意月收入3000至4000元。”

  克州被称为“万山之州”,近年来,当地把迁出高海拔的山窝窝、迁出自然条件恶劣的穷山沟,因地制宜进行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解决住在大山里的群众脱贫的根本之策。在进行易地扶贫搬迁中,探索出了一条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生活好的新路子。自2016年以来,全州累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736户11953人。

  既“挪穷窝”又“拔穷根”

  “我做梦也想不到,能住进城里的楼房。”3月22日,由和田县沙漠腹地搬入和田县经济新区沙田社区的热沙来提·买买吐孙高兴地说。

  和热沙来提一同搬来的共有468户居民,都是附近乡镇农村的贫困户。社区内新建的幼儿园、小学、卫生院等配套工程都已投入使用。

  沙田社区靠近和田县经济新区产业园,园区内有食品、养殖、纺织、服装加工等70余家企业。搬迁居民可以在园区内就近就业。热沙来提和丈夫在政府的安排下,进入园区内一家家具厂工作,他们每人每月3000元工资。同时,和田县还组织社区部分18至40岁的年轻人去山东就业。

  易地扶贫搬迁让和田地区一些贫困户既实现了“挪穷窝”,也通过稳定就业实现了“拔穷根”。近年来,和田地区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七个一批”头号工程、关键一役。全地区2016—2019年搬迁12346户53627人,目前已搬迁7626户32658人。

  配套设施全 致富渠道多

  依沙来提·夏木西登和祖力比亚木·玉苏甫情同姐妹,

  她们都在拜城县工业园区易地搬迁安置点居住,并一同在拜城县正邦服饰有限公司中心工厂务工。

  2017年9月之前,分别居住在拜城县赛里木镇和黑英山乡的两人并不认识。但是,她俩面对着共同的困难:家里耕地少,土地贫瘠,村子偏远。

  从2016年开始,拜城县建设了4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对全县15个乡镇有搬迁意愿、符合搬迁条件的贫困户进行安置。每个安置点结合当地实际和受安置贫困户自身条件,采用不同的脱贫模式。比如,有耕地的安置点,受安置贫困户可以通过特色种植来脱贫;城镇里的安置点,受安置贫困户可以通过创业就业来脱贫。

  拜城县工业园区易地搬迁安置点,家中有老人的安置户住在一楼或二楼,年轻人住在三楼和四楼。附近企业很多,年轻人就业根本不用发愁,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选择就业,依沙来提所在的工厂离家只有300米,安置点有40余人在此务工。

  近年来,阿克苏地区按照“挪穷窝、改穷貌、拔穷根”的思路,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截至2018年底,已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搬迁任务,部分搬迁户已经实现了脱贫。

[责任编辑:王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