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20日 09:41 来源:新疆日报
2018年,新疆53.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年底的11.57%下降至6.51%。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各级干部压紧压实攻坚责任,抓实抓细脱贫举措,用心用情用力使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两不愁三保障”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教育扶贫“拔穷根”
3月30日,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首届主题社团活动拉开帷幕,300多名家长参加了活动。崭新的教学楼、标准化运动场……给家长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为北京市援疆项目之一的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幼儿园建设总投资1.4亿元,有教室、室内活动馆、食堂等设施,小学共设36个班,可容纳学生1620人。
和田地区通过实施专项教育扶贫举措,加大政策和资金倾斜力度,对贫困学生采取精准资助等方式,切实增加教育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让贫困家庭学生“有学上、上得起学、不辍学”,是和田地区实施教育扶贫的目标之一。全面实施“幼苗关爱”行动,各级政府优先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等群体。通过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享受普惠资助政策;对返贫的困难家庭学生,及时将其列为资助对象。
目前,和田地区以保障义务教育为核心,不断完善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全地区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均达到99%以上;贫困家庭学生义务教育保障率达到100%,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失学辍学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医疗保障“脱穷境”
测体重、量血压、做B超……4月19日,新和县塔木托格拉克乡卫生院非常繁忙,医务人员忙着为老百姓进行健康体检。
卫生院医生阿依古丽·艾合买提说:“今年,我们体检增加了肝炎、结核、包虫等疾病检查项目。近年来,各族群众通过健康体检,实现了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健康生活理念渐入人心。”
一项项健康扶贫举措的落地,让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健康红利。
因病致贫返贫,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阿克苏地区持续完善医疗保障机制,城乡居民先诊疗后付费、免交住院押金、一站式结算政策全面落实,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扎实推进。
让贫困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2018年,阿克苏地区加强基本医保与医疗救助、应急救助、社会慈善救助等制度的有效衔接,对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报销后的个人自付医疗费用再次给予补助;同时,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地区91所乡镇卫生院、1154个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化要求,达标率分别为99.2%和98.2%。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安居工程“挪穷窝”
4月18日下午,走进阿克陶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点——位于县城的昆仑佳苑社区,映入眼帘的是米黄色整齐划一的楼房,休憩凉亭、健身器材一应俱全。
从山里搬迁下来已有1年的阿依努尔,逐渐适应了县城生活。她创办了再依奥依玛克手工艺专业合作社,专门承接婚礼用品和礼服等。说起新生活,阿依努尔的脸上洋溢着幸福。
近年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将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作为首要任务。
自2016年起,克州开始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在精准识别上做足“绣花功夫”,同时积极发展后续产业项目。截至目前,克州已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717户11745人,新建阿克陶县昆仑佳苑、阿图什市阿湖乡阿日赛小区等9个安置点。
入住昆仑佳苑小区的牧民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牧民们从大山里搬出,变成了社区居民。山上的牛羊交由留守牧民代管;或加入合作社由他人代牧,年底有分红;与山上的牧民一样,同样享受草场补贴。
乌恰县巴音库鲁提乡托帕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围绕特色小城镇建设,让定居后的牧民全部实现“一户一铺”,在享有原居住地各项惠民政策的同时,通过自有商铺、就近就地在口岸货场进出口企业务工等方式实现增收。目前,易地扶贫搬迁定居牧民已通过自主开店、商铺出租、就地务工实现就业,每年有稳定的收入。
(新疆日报和田记者站张勇、克州记者站刘威、祖力皮亚,通讯员张晨涓、李锦东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