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 奋斗者】勇闯世界砾岩勘探禁区的“80后”

——记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郭旭光

2019年05月01日 11:30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记者马伊宁报道4月30日,新疆唯一的第23届“全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郭旭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大会结束后,郭旭光格外激动,在电话里他的声音微微颤抖:“总书记对青年的谆谆教诲和暖心鼓励,让我倍感振奋,深受鼓舞。作为新一代石油青年,我要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传承石油精神,勇敢肩负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使命!”

  作为一名“80后”,郭旭光带领团队屡次打破国内外勘探开发技术禁区,先后发现了玛湖和吉木萨尔两个10亿吨级大油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砥砺前行钻研技术终有成

  2008年,26岁的郭旭光作为中国石油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来到一心向往的新疆油田,成为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研究所的一名科研人员。他在工作中不断磨砺自己,如饥似渴地钻研着专业知识,短短几年间,足迹踏遍了准噶尔盆地。从物探技术方法研究到地震地质综合研究,从常规油气到非常规油气,他通过不懈努力,成为勘探所乃至研究院的青年技术骨干,先后获得“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党员”“科技创新特别嘉奖”等多项荣誉,2013年,他成为勘探研究所的副总工程师。

  21世纪以来,国内陆上油田勘探成功率普遍不足30%,而玛湖砾岩油藏的3500米以下从未发现过优质储层,成了玛湖勘探的“死亡线”和“勘探禁区”。如何实现勘探大突破,成了郭旭光梦中都在思考的问题。

  决断玛湖,突破砾岩“死亡线”

  2018年6月,玛湖10亿吨级砾岩大油区的发现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郭旭光是这个项目的主要参与者,这也是他参加工作十余年来最大的骄傲和光荣!

  2016年,玛湖百口泉组勘探获全面突破后,郭旭光和其他科研人员就开始思考,如何在“跳出断裂带、走向斜坡区”的指导下找到新的规模油区。他和同事仔细完成了对近4000平方公里探区的整体研究和200多口老井的分析,最终认为玛湖南部“上乌尔禾组”可“担此大任”。

  2017年5月,新部署的金龙31井喷出高产油流,证实了郭旭光的判断。2017年9月,至关重要的“上乌尔禾组”储量会战正式打响。

  回忆往昔,郭旭光表示,接到任务时压力是巨大的,“会战室经常整夜灯火通明,各种思路、各种方案被一次次讨论,又一次次被推翻重来。当各种图表、数据、报告准备齐全时,距离汇报还剩3天。大家连续几天都没怎么合眼,连在去北京的飞机上,都在完善汇报材料。结果汇报很成功,玛湖‘上乌尔禾组’2亿吨石油地质储量顺利通过审查!”

  就这样,郭旭光带领科研人员撕开被外国教科书视为勘探“死亡线”的玛湖凹陷斜坡区的面纱,玛湖10亿吨级砾岩大油区横空出世,这个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砾岩油田震惊了国内外。

  挑科研重担展敬业风采

  成功光环的背后,有着鲜为人知的付出。

  前些年,郭旭光无法照顾结肠癌手术后的父亲,对年幼的孩子陪伴更少。

  据郭旭光的同事王霞田回忆,2017年10月,是“上乌尔禾组”勘探工作进展的关键时期。有一天,她去郭旭光的办公室。一进门,她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办公桌旁放了整整三大箱空矿泉水瓶。要知道,郭旭光的办公室与开水房之间相隔不足10米,郭旭光竟然连接一杯热水的时间都没有。

  这就是工作状态下的郭旭光,他一趟趟出门协调跟踪各项分工的工作进度,汇报最新进展,却顾不上为自己接一杯热水。

  郭旭光带着团队接手吉木萨尔凹陷页岩油项目时,正逢页岩油勘探低谷。面对国内页岩油勘探研究的空白,郭旭光和他的科研团队攻坚克难,创立了中国陆相咸化湖盆页岩油富集理论,填补了国内页岩油地质评价技术的空白,最终发现了10亿吨级吉木萨尔油田。

  在徒弟们的心中,郭旭光是一位值得敬重的老师。因为,他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有最为宝贵的“铁人精神”。他说,今后,他和他的科研团队会始终秉持这种精神,在发现油田油气和增储上产的路上不懈努力、不停奔跑……

[责任编辑:罗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