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10日 10:04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记者韩沁言报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4月23日19时许,疏勒县疏勒镇新市区社区居民潘玉莲创办的“爱心小课堂”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
时隔一年,再次走进“爱心小课堂”,77岁的潘玉莲依然如初,用拾荒换来的钱义务办班辅导各族孩子,给他们传授知识、弘扬民族团结,把爱传给身边每一个人。
义务辅导显大爱
1992年,在外奋斗多年的潘玉莲回到故乡疏勒县疏勒镇。她看到很多孩子由于家长下班晚,放学后无所事事,在街上打闹玩耍,便萌生了创办小课堂的想法。
一张小茶几、一块小黑板……潘玉莲的“爱心小课堂”开课了。
潘玉莲收入不高,还要照顾瘫痪的儿子和上学的孙女,但“爱心小课堂”却不收任何费用。“那时,我经常上午出去拾荒,走一大圈或许能捡到十几个瓶子,每个可以卖3分钱。”潘玉莲笑着说。
用拾荒换来的钱,潘玉莲隔一段时间就会到商店买些本子、铅笔,还有小红花贴纸。“再苦不能苦了孩子。”潘玉莲说。
“爱心小课堂”虽然简陋,却充满了爱的温暖。渐渐地,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小课堂逐渐变成了大课堂,26平方米的小房间坐不下,就挪到屋外的大空地上课,最多的时候坐着上百名孩子。
27年弹指一挥间。如今,从“爱心小课堂”已走出2000多个孩子。他们有的已经参加工作,有的正在上大学,有的考上了内高班,有的考进疆内初中班……
不分寒暑育新苗
“不管寒暑,不论雨雪,这间屋子都向我们敞开大门。”已在“爱心小课堂”学习5年多的祖丽皮耶说,“放假了,潘奶奶会全天陪着我们在这里学习。”
一个下雪天的清晨,祖丽皮耶的妈妈像往常一样骑电动车送她和妹妹来“爱心小课堂”上课,不料途中轮胎打滑,3人被甩到路边,电动车也摔坏了。
潘玉莲看到母女3人浑身被雪水打湿的模样,赶紧拿毛巾帮她们擦,并告诉孩子的母亲:“以后你中午不用来接孩子,孩子以后和我一起吃饭。”后来,离家远的学生都被留了下来,所有人的午饭都由潘玉莲承担。“进了我的门,就是我的娃,有我一口吃的,就饿不着娃。”潘玉莲说。
慢慢地,左邻右舍知道了,便自发给“爱心小课堂”送饭,馕、馍馍、鸡蛋……
如今,已是疏勒县人民医院护士的鲜木西努尔·买买提说:“潘奶奶的那种坚持、真诚、和善,到现在都一直影响着我。”
“下半场”人生更精彩
“爱心小课堂”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也开启了潘玉莲别样精彩的人生。
为了养家,潘玉莲曾打过工、做过餐饮、跑过运输,甚至做过泥瓦匠。50岁那年,“爱心小课堂”的“开张”,开启了她的“下半场”人生。为了教好孩子,只读过高中一年级的潘玉莲开始了对自己的严要求。在一本巴掌大小的本子扉页上,写着“每天背三首古诗”。
1998年,潘玉莲收到一封邀请函,乌鲁木齐市一所学校想聘请她去任教。她清楚,这是改变困顿生活的机会,年纪再大一点,外面的世界就不再属于自己了。经过一番思考和挣扎,她去了乌鲁木齐。没想到,手机铃声不断响起。
“潘奶奶,你去哪里了?”“潘奶奶,今天我考了第一名……”电话里一声声稚嫩的声音,提醒着潘玉莲,家乡有一群孩子需要她。
“那时,我才发现,和孩子们在一起,才算是好生活,说什么我都要回去。”随后,潘玉莲毅然辞职返回疏勒。
27年的教与学、陪与伴,潘玉莲与孩子们之间产生了深厚感情。如今,在潘玉莲心中,孩子们是一个个“小宝贝”;在孩子们心中,潘老师也是“老宝贝”,孩子们帮她打扫卫生,给她揉肩膀,逗她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