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到地头】甜瓜飘香 瓜农笑得比瓜甜

2019年05月31日 10:38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记者张婷 通讯员王琛报道)进入5月,每天早晨8时,布尔津县窝依莫克镇托库木特村村民柴志鹏都会来到离家不远处的甜瓜种植基地,看看自家15亩甜瓜的长势。看着眼前这些“致富瓜”,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2018年,柴志鹏种了12亩甜瓜,全年产量将近1.8万公斤,一半在当地完成销售,另一半发往内地销售。尝到特色种植甜头的他今年又增加了3亩种植面积。

  “我种瓜,采用原生态种植方法,施有机肥料。瓜也耐储运,最长可存放一个月。”柴志鹏说,为了使瓜的口感更佳,他选择了与大多数种植户不同的“塘泥有机肥”,利用村里众多鱼塘的污泥,混合牲畜粪便,发酵后,施到自家的地里。

  “累是累了点,但可以提高甜瓜的产量和品质。”柴志鹏说。

  托库木特村位于布尔津县至喀纳斯景区沿线,独有的气候条件、土壤特点和地缘优势适合种植甜瓜。近年来,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推动下,该村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引进优质甜瓜品种,逐步形成一条集种植、包装、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

  前几年,布尔津县有关单位为地产甜瓜注册了“喀蜜瓜”商标。2017年,村里在通往喀纳斯景区的公路边修建了有30个摊位的市场。到了甜瓜成熟的季节,西州蜜、东湖瓜、黄蛋子、红心脆等甜瓜品种摆在摊位上,让人垂涎欲滴,过往的游客纷纷停车选购。

  一些游客吃完了瓜意犹未尽,还想带一些回家,可旅程漫长带着又不方便怎么办?

  柴志鹏说:“我们联系了中通、圆通等物流公司,游客挑选好甜瓜后现场打包装箱,当晚这些甜瓜就能起运。”

  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还为“喀蜜瓜”印制了精美的宣传单放在县城一些酒店的客房内,提高了“喀蜜瓜”的知名度。

  “这两年,种植、销售甜瓜让村民开了眼界。”柴志鹏说,现在,村里很多人学会了用“互联网+农业”模式增收致富。

  如今,托库木特村以甜瓜种植为引领,引导村民开办蔬菜瓜果采摘园、农家乐,发展冷水鱼养殖。目前,该村年转移劳动力达150余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不足1万元提高到现在的2.1万元。

  【农民想知道】

  农产品品牌有哪些扶持政策

  采访中,柴志鹏说,这两年,村里很多农民在种植、销售甜瓜增收致富后,提出了长远发展中会遇到的问题,他说:“我们不善于运用商标提高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大伙想知道国家在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方面推出了哪些举措?”

  【政策解读】

  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

  新疆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王国强回答了柴志鹏和村民的问题。他说,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积极发展果菜茶、食用菌、杂粮杂豆、薯类、中药材、特色养殖、林特花卉苗木等产业。支持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新发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乡村手工业,大力挖掘农村能工巧匠,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健全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

  文件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支持主产区依托县域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县域,改变农村卖原料、城市搞加工的格局。支持发展适合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经营的农产品初加工,支持县域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成一批农产品专业村镇和加工强县。

  今年发布的《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大力推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广泛利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兴手段加强品牌市场营销,讲好农业品牌的中国故事。强化品牌授权管理和产权保护,严厉惩治仿冒假劣行为。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