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31日 11:05 来源:巴音郭楞日报
天山网讯(记者周海霞报道)改革开放前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县七个星镇东西戈壁,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石头滩。
1998年,这片戈壁石头滩上栽下了第一棵葡萄苗;21年后的今天,微风轻轻吹动葡萄的枝叶和藤蔓,万亩葡萄园出现在这里。荒芜的戈壁变为葱郁的葡萄园,几十家酒庄酒堡,让焉耆盆地散发出迷人的醇香。
梦想改变了戈壁荒滩
说到巴州的葡萄酒产业,就要提及李瑞琴。1997年,李瑞琴发现了葡萄酒中的商机,她发现焉耆盆地与世界著名葡萄酒生产地法国波尔多同在一个纬度上,她有了种酿酒葡萄酿造中国最优质红酒的梦想。2002年,她请来了法国的合作伙伴,乡都酒业诞生了。从此,巴州酿酒葡萄产业开始了跨越式发展。
李瑞琴回忆说,1998年起,当地政府开始扶持焉耆葡萄酒产业发展。开荒的第一年,资金紧张、劳力奇缺,是当时的县委书记筹集资金帮她采购了第一批优质葡萄苗,并组织人力帮助栽苗。5年后,那片在戈壁上建起的葡萄基地已初具规模。2002年4月,中法合资的乡都酒业有限公司诞生在焉耆七个星镇的戈壁滩上,年产葡萄酒3000吨规模的酒厂拔地而起。
政府全力扶持葡萄酒产业
近十年来,焉耆葡萄酒产业规模逐渐显现,政府层面着手打造葡萄酒产业园区,并于2008年聘任知名酿酒顾问、北京农学院教授李德美担任焉耆县葡萄产业园区顾问。
焉耆葡萄酒产业真正纳入经济发展规划是在2009年,这一年,县委书记主持召开自治县葡萄基地土地招租方案讨论会,葡萄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焉耆县还首次承办了中国葡萄酒行业年会。同一年,一大批酒庄陆续出现,到2012年,基本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焉耆县委常委刘玉介绍,近年来,焉耆县紧紧围绕上级关于加快推进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强化产品质量,提升品牌形象,全面引进著名葡萄产区的管理规范和发展理念,将葡萄产业打造成了最具活力的优势特色产业,努力实现由“做酒”到“创牌”的转变。目前,焉耆县已经建成10万亩绿色无公害有机酿酒葡萄基地,现已吸引28家企业入驻,建成酒庄酒堡15家,年加工能力达到3.5万千升,形成了以“乡都”“天塞”“中菲”3家酒庄和“轩言”“元森”“瀚海”等小型酒堡为代表的“三大十二小”酒庄酒堡发展格局。一批具有一定市场认知度和影响力的葡萄酒品牌,获得了“绿色食品”“有机产品”“新疆名牌”“新疆著名商标”“国家驰名商标”等多项荣誉称号,各类葡萄酒在国际国内大奖赛中获得奖项380余项。
巴州现有葡萄酒加工企业及酒庄37家
记者从巴州工业和信息化局了解到,巴州现有酿酒葡萄种植面积22万亩,约占全疆总面积的40%。其中,焉耆县9.8万亩,和硕县9.7万亩,博湖县2.3万亩,和静县0.3万亩。形成了焉耆东西戈壁产区、和硕产区、博湖南山产区和和静产区,酿酒葡萄主栽品种有赤霞珠、马瑟兰、雷司令、西拉、霞多丽、品丽珠、梅洛、威代尔、蛇龙珠、贵人香、玫瑰香11种。
巴州产区现有葡萄酒加工企业及酒庄37家,已经取得生产许可证的达20家。10余家葡萄酒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国家、自治区、巴州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品行销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
根据《巴州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明确以博斯腾湖为中心,辐射焉耆、和硕、博湖、和静县的“一湖四县百庄”的整体葡萄酒产业布局,积极打造葡萄酒产业综合发展。下一步,我州将制定完善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争取将焉耆盆地葡萄酒产业纳入国家、自治区层面的发展规划。鼓励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投资葡萄酒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加快扶持做强做优乡都、芳香、瑞峰、天塞、中菲等一批葡萄酒龙头企业,打造在全国、全疆有较大影响力的大中型葡萄酒企业或企业集团。